资源简介
《DLT 5316-2014 水电水利工程软土地基施工监测技术规范》是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一项行业标准,旨在规范水电水利工程中软土地基施工过程中的监测工作。该标准自2014年实施以来,为我国水电工程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施工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和指导。
软土地基由于其承载力低、压缩性高、渗透性差等特点,在工程建设中容易引发沉降、滑移等安全隐患。因此,对软土地基进行科学合理的施工监测,是确保工程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手段。《DLT 5316-2014》正是针对这一问题而制定的专项技术规范。
本规范主要适用于水电工程中涉及软土地基处理的各类施工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土石坝、堤防、引水渠、泄洪设施等结构物的基础施工。规范内容涵盖了施工监测的基本原则、监测项目的选择、监测方法与技术要求、数据采集与分析、监测成果的应用等方面。
在基本原则方面,规范强调了“全过程、全方位、全要素”的监测理念,要求施工单位根据工程特点和地质条件,制定科学合理的监测方案,并在施工过程中持续跟踪监测数据的变化情况。同时,规范还提出应结合工程设计、施工工艺和环境因素,合理设置监测点位,确保监测工作的系统性和有效性。
在监测项目的选择上,《DLT 5316-2014》明确了常见的监测内容,如地基沉降、侧向位移、孔隙水压力、土体应力、地下水位变化等。这些项目能够全面反映软土地基在施工过程中的变形和稳定性状况,为及时发现潜在风险提供数据支持。
对于监测方法和技术要求,规范提出了多种适用的技术手段,包括传统的水准测量、测斜仪、压力计等设备,同时也鼓励采用先进的自动化监测系统和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现代技术手段的引入,可以提高监测效率和精度,实现对软土地基的动态监控。
在数据采集与分析方面,规范要求建立统一的数据管理制度,明确数据的采集频率、存储方式和分析方法。同时,强调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识别异常趋势,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规范还特别指出,施工监测成果应作为工程验收和后期维护的重要依据。通过对监测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可以评估施工效果,判断工程运行的安全性,并为后续的设计优化和维护决策提供参考。
总之,《DLT 5316-2014 水电水利工程软土地基施工监测技术规范》是一项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技术标准,它不仅提高了水电工程在软土地基施工中的技术水平,也为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随着我国水利建设的不断推进,该规范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