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DLT 5255-2010 水电水利工程边坡施工技术规范》是中国国家能源局发布的一项行业标准,旨在规范水电水利工程中边坡施工的技术要求和操作流程。该标准自2010年实施以来,对保障工程安全、提高施工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本规范适用于各类水电水利工程中的边坡开挖、支护、防护及监测等施工活动。
边坡施工是水电水利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施工过程中,边坡可能受到地质条件、水文环境以及施工方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DLT 5255-2010 规范正是基于这些考虑而制定的。
该规范内容涵盖了边坡施工的全过程,包括施工前的勘察与设计、施工过程中的开挖与支护、施工后的监测与维护等。规范中明确了边坡施工的基本原则,如“先勘察后施工”、“先支护后开挖”等,强调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要求。
在边坡开挖方面,规范规定了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开挖方式和技术要求。例如,在软弱地层中应采用分层开挖、及时支护的方式,以防止边坡失稳;在坚硬岩体中则可采用爆破开挖,但需控制爆破振动和飞石影响。同时,规范还对开挖顺序、坡度控制、排水系统设置等进行了详细规定。
边坡支护是确保施工安全的重要环节。DLT 5255-2010 对各种支护结构的选型、设计和施工提出了具体要求。例如,对于土质边坡,可采用锚杆、土钉墙、挡土墙等支护方式;对于岩石边坡,则可采用喷射混凝土、预应力锚索、格构梁等支护措施。规范还强调了支护结构的耐久性和稳定性,要求根据地质条件合理选择材料和施工工艺。
此外,规范还对边坡施工中的排水系统提出了明确要求。边坡的稳定性与地下水密切相关,因此必须设置完善的排水设施,如截水沟、排水沟、盲沟等,以降低地下水位,防止渗透压力对边坡造成破坏。规范中还规定了排水系统的布置原则、施工方法和维护要求。
在施工过程中,规范特别强调了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要求施工单位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并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同时,规范还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如控制噪声、粉尘和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
DLT 5255-2010 还对边坡施工的监测与维护提出了具体要求。施工过程中应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定期对边坡变形、裂缝、位移等情况进行观测,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采取应对措施。施工完成后,还需对边坡进行长期维护,确保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总之,《DLT 5255-2010 水电水利工程边坡施工技术规范》是一项重要的行业标准,为水电水利工程边坡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通过严格执行该规范,可以有效提高边坡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性,保障工程的整体效益和长期运行。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