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DLT 5219-2014 架空输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程》是中国电力行业标准之一,由国家能源局发布,适用于架空输电线路工程的基础设计工作。该规程在2014年正式实施,旨在规范和指导架空输电线路基础的设计、施工及验收,确保输电线路的安全性、稳定性与经济性。
本规程涵盖了架空输电线路基础设计的基本原则、荷载计算、结构选型、材料要求、施工工艺以及质量验收等内容。通过对各种地质条件、环境因素和荷载作用的综合考虑,规程为设计人员提供了科学、合理的设计依据,有助于提高输电线路工程的整体质量。
在荷载计算方面,规程明确了永久荷载、可变荷载以及偶然荷载的分类与计算方法,包括导线张力、风荷载、冰荷载、地震作用等。这些荷载的准确计算是保证基础稳定性的关键,也为后续结构设计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在结构选型上,规程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工程需求,推荐了多种基础形式,如刚性基础、桩基础、锚杆基础等。每种基础形式都有其适用范围和技术要求,设计人员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案。
材料要求方面,规程对混凝土、钢筋、地基土等材料的性能指标进行了明确规定,强调了材料的强度、耐久性和环保性。同时,对施工过程中材料的选用和检验提出了具体要求,以确保工程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施工工艺部分详细描述了基础施工的各个环节,包括土方开挖、模板安装、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养护等。规程还对施工中的安全措施、质量控制和环境保护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以保障施工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质量验收是规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定了基础工程的验收项目、方法和标准。通过严格的验收程序,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基础工程达到设计要求。
此外,规程还特别关注了特殊地质条件下的基础设计,如软土地基、冻土地区、高烈度地震区等。针对这些特殊情况,规程提供了相应的设计建议和技术措施,以应对复杂的工程环境。
总体而言,《DLT 5219-2014 架空输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程》是一部全面、系统、实用的技术标准,为我国架空输电线路工程的基础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它的实施不仅提高了输电线路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也促进了电力行业的规范化发展。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