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DLT 5158-2002 电力工程气象勘测技术规程》是由中国电力行业发布的一项重要标准,旨在规范电力工程中气象勘测的技术要求和操作流程。该规程适用于各类电力工程项目,包括输电线路、变电站、发电厂等,为电力系统的设计、施工及运行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本规程的制定基于我国电力工程的实际需求,结合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技术经验,充分考虑了不同地区气候条件对电力设施的影响。通过统一气象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应用方法,提高了电力工程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效降低了因气象因素导致的工程风险。
DLT 5158-2002涵盖了电力工程气象勘测的多个方面,包括气象要素的观测内容、观测方法、数据处理与分析、气象资料的应用等。规程明确了风速、风向、温度、湿度、降水、日照、雷电等主要气象参数的测量要求,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在风速观测方面,规程规定了测风塔的布设原则、测风设备的选型和安装要求,以及风速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对于风向观测,则强调了风向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和精度控制,以保证风向数据的可靠性。
温度和湿度的观测是电力工程气象勘测的重要组成部分。规程要求采用标准化的温湿度传感器,并定期校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对观测时间、记录频率和数据处理方法也作出了详细规定。
降水观测包括降水量和降水强度的测量。规程明确了雨量计的安装位置、安装高度以及数据记录方式,确保降水数据能够真实反映区域内的降水特征。此外,还对降水的持续时间和强度变化进行了分析要求。
日照观测主要用于评估太阳辐射对电力设备的影响。规程规定了日照计的安装位置和使用方法,以及日照时数的统计分析方法,为太阳能发电项目的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雷电观测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规程要求在电力工程区域设置雷电监测设备,记录雷电活动的时间、强度和分布情况,为防雷设计提供依据。同时,对雷电数据的分析和应用提出了具体要求。
DLT 5158-2002不仅规范了气象勘测的技术流程,还强调了数据的管理和共享。规程要求建立完善的气象数据档案,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同时,鼓励各相关单位之间进行数据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该规程的实施,有助于提升我国电力工程气象勘测的整体水平,促进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科学合理的气象数据支持,可以有效降低工程建设和运行中的不确定性,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总之,《DLT 5158-2002 电力工程气象勘测技术规程》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标准文件,为我国电力工程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