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DLT 5092-1999 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是中国电力行业的重要标准之一,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发布。该规程适用于110kV至500kV电压等级的架空送电线路设计工作,旨在规范设计流程、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性,确保电力系统稳定运行。
本规程涵盖了架空送电线路设计的各个方面,包括路径选择、杆塔结构设计、导线和地线选型、绝缘配合、防雷保护、接地设计、气象条件计算、施工与运行维护等。通过对各项技术参数的详细规定,为设计人员提供了明确的设计依据和技术指导。
在路径选择方面,规程强调应综合考虑地形、地质、交通、环境保护等因素,避免穿越重要设施和自然保护区,同时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此外,还要求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如风速、覆冰厚度、温度变化等,合理确定线路的气象条件参数。
对于杆塔结构设计,规程提出了不同类型的杆塔适用条件和设计原则,包括直线塔、耐张塔、转角塔和终端塔等。针对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如软土、岩石、冻土等,规程也给出了相应的基础设计建议,以确保杆塔的稳定性。
导线和地线的选型是设计中的关键环节。规程规定了导线截面的选择依据,包括电流容量、机械强度、电晕损耗和无线电干扰等指标。同时,地线的设计需考虑防雷性能,确保在雷击情况下能够有效保护线路免受损害。
绝缘配合是保障线路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规程明确了不同电压等级下的绝缘水平要求,并对绝缘子串的配置、爬电距离、污秽等级等进行了详细规定。此外,还提出了防雷保护的具体措施,如避雷器的安装位置和数量,以及接地装置的设计标准。
接地设计是防止雷击造成事故的重要手段。规程要求根据土壤电阻率、地下水位等因素,合理设计接地装置的结构和材料,确保接地电阻满足安全要求。同时,还规定了接地引下线的连接方式和防腐处理方法。
在气象条件计算方面,规程要求根据当地的历史气象数据,确定最大风速、覆冰厚度、温度变化范围等关键参数,并据此进行线路的力学计算和结构设计。这有助于提高线路在极端天气条件下的运行可靠性。
施工与运行维护也是规程关注的重点内容。规程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材料验收、试验检测等提出了具体要求,确保工程建设符合设计标准。同时,对运行期间的巡视检查、故障处理、设备维护等也作出了明确规定,以延长线路使用寿命。
总体而言,《DLT 5092-1999 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是一部全面、系统的行业标准,为我国高压输电线路的设计和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对提升电力系统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