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DLT 5002-2005 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是中国电力行业标准之一,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旨在规范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施。该规程适用于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建设、运行和维护,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
本规程的制定基于我国电网调度自动化的发展现状和技术水平,结合国内外相关技术标准和工程实践经验,涵盖了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功能、系统结构、设备配置、通信方式、数据采集与处理、控制与调节、安全防护等多个方面。其核心目标是提高电网调度的智能化水平,实现对电网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分析和控制,从而提升电网运行效率和供电可靠性。
在功能要求方面,《DLT 5002-2005》明确了调度自动化系统应具备的主站系统功能,包括实时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图形显示、告警信息处理、历史数据存储、负荷预测、自动发电控制(AGC)、自动电压控制(AVC)等。同时,还规定了子站系统的配置要求,确保主站与子站之间的数据交互准确、高效。
系统结构设计是规程的重要内容之一。规程要求调度自动化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主站系统与子站系统之间通过可靠的通信网络连接。通信方式可采用光纤、微波、卫星等多种技术手段,具体选择需根据实际工程条件和运行需求进行优化。
数据采集与处理是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核心环节。规程对遥测、遥信、遥控、遥调等数据的采集精度、传输速率、处理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强调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以及实时性,确保调度人员能够及时掌握电网运行状态。
控制与调节功能是调度自动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规程要求系统具备对发电机组、变电站设备、无功补偿装置等进行远程控制的能力,并支持自动控制和人工干预相结合的方式。此外,还规定了系统在异常情况下的应急处理机制,以保障电网的安全运行。
安全防护方面,《DLT 5002-2005》强调了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规程要求系统具备防病毒、防火墙、入侵检测等安全措施,防止非法访问和恶意攻击。同时,对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也作出了明确规定,确保系统在发生故障时能够快速恢复。
此外,规程还对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周期、验收标准、运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说明。要求在系统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设计规范,确保工程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在系统投运后,应建立完善的运行维护制度,定期检查、测试和更新系统功能,以适应电网发展的新需求。
总之,《DLT 5002-2005 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是我国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建设的重要指导文件,对于推动电力系统智能化、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严格执行该规程,可以有效提升地区电网调度的自动化水平,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