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多煤层开采下采区集中巷围岩应力-能量演变特征及其诱发冲击地压机制》是一篇研究煤矿开采过程中围岩应力与能量变化规律的学术论文。该论文聚焦于多煤层开采条件下,采区集中巷围岩在不同开采阶段的应力分布、能量积累与释放过程,并探讨了这些因素如何诱发冲击地压现象。通过对现场数据的采集与数值模拟分析,作者揭示了围岩应力-能量演变的复杂性,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论文首先介绍了多煤层开采的基本背景和工程意义。随着煤炭资源的不断开发,矿井深度逐渐增加,煤层赋存条件日趋复杂,多煤层开采成为提高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手段。然而,多煤层开采也带来了诸多地质力学问题,如围岩稳定性差、冲击地压频发等。这些问题严重威胁矿井安全,因此,研究多煤层开采条件下围岩的应力-能量演变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在理论分析部分,论文详细阐述了围岩应力场的形成机制及能量累积过程。作者指出,在多煤层开采过程中,由于上下煤层之间的相互影响,采区集中巷周围的应力场会发生显著变化。特别是在回采工作面推进过程中,顶板和底板岩层会因卸载和加载作用而产生复杂的应力重分布现象。这种应力变化不仅影响围岩的变形特性,还可能导致能量在局部区域集中,从而增加冲击地压的风险。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围岩应力-能量演变规律,论文采用了数值模拟方法对采区集中巷进行了动态分析。通过建立三维地质力学模型,作者模拟了不同开采方案下的围岩应力分布情况,并计算了能量密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回采工作面推进过程中,采区集中巷周围出现了明显的应力集中区,且能量密度随时间呈递增趋势。这一发现为后续的冲击地压预测和防治提供了重要参考。
论文进一步探讨了冲击地压的诱发机制。作者认为,冲击地压的发生与围岩应力的快速释放密切相关。当围岩内部的能量积累达到临界值时,一旦受到扰动,就会引发剧烈的破坏性事件。此外,论文还分析了多种因素对冲击地压的影响,包括煤层厚度、开采速度、支护方式等。研究表明,合理的开采顺序和有效的支护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冲击地压发生的概率。
在实际应用方面,论文提出了针对多煤层开采条件下采区集中巷的优化设计方案。作者建议采用分层开采策略,以减少应力集中现象;同时,加强监测系统建设,实时掌握围岩应力和能量变化情况,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此外,论文还强调了智能化矿山建设的重要性,认为通过引入先进的监测技术和数据分析手段,可以进一步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
总体来看,《多煤层开采下采区集中巷围岩应力-能量演变特征及其诱发冲击地压机制》是一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实用意义的研究论文。它不仅深化了对多煤层开采条件下围岩力学行为的理解,也为煤矿安全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未来,随着矿山开采技术的不断进步,相关研究将继续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有力支撑。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