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动压影响煤柱下方沿空巷道微震特征及破坏机制》是一篇探讨煤矿开采过程中,煤柱下方沿空巷道在动压作用下的微震特征及其破坏机制的学术论文。该论文针对煤矿开采中常见的动压问题,结合微震监测技术,分析了煤柱下方沿空巷道在不同动压条件下的微震活动规律,揭示了其破坏机制,为煤矿安全开采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矿井中的地应力水平逐渐升高,动压现象日益突出。动压是指由于采掘活动引起的地应力重新分布,导致岩体内部产生较大的应力集中和能量释放的现象。在煤柱下方的沿空巷道中,动压的影响尤为显著,可能导致巷道围岩发生变形、破裂甚至垮塌,严重威胁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矿井的正常生产。
微震监测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岩体动态监测手段,能够实时捕捉岩体内部的能量释放过程,为研究动压影响下的岩体破坏机制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该论文利用微震监测系统对煤柱下方沿空巷道进行长期观测,记录了不同动压条件下微震事件的发生频率、能量分布、空间分布等特征,分析了微震活动与巷道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在动压作用下,煤柱下方沿空巷道的微震活动明显增强,微震事件的数量和能量均有所增加。特别是在动压峰值阶段,微震事件呈现出明显的聚集现象,说明此时岩体内部的应力状态发生了剧烈变化,容易引发局部破坏。此外,微震事件的空间分布也显示出一定的规律性,主要集中在煤柱边缘和巷道顶板区域,这表明这些区域是动压影响最为显著的部位。
论文进一步探讨了煤柱下方沿空巷道在动压作用下的破坏机制。通过分析微震事件的时空演化特征,结合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数据,研究发现动压作用下的破坏过程主要包括裂隙扩展、岩体断裂和局部塌陷等阶段。在动压初期,微震活动主要表现为裂隙的萌生和扩展;随着动压的持续作用,裂隙逐渐连通形成大尺度断裂带,最终导致巷道围岩失稳破坏。
此外,论文还提出了针对动压影响下煤柱下方沿空巷道的稳定性评估方法。通过建立微震活动与巷道破坏之间的定量关系模型,可以对巷道的稳定性进行预测和预警。该方法不仅提高了对动压灾害的响应速度,也为煤矿的安全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动压影响煤柱下方沿空巷道微震特征及破坏机制》是一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实际应用意义的论文。它深入研究了动压作用下煤柱下方沿空巷道的微震特征和破坏机制,为煤矿安全开采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未来,随着微震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关研究将进一步深化,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