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俄罗斯东方-2号矽卡岩型钨矿床成矿特征与找矿标志》是一篇关于俄罗斯境内一个典型矽卡岩型钨矿床的地质研究成果。该论文系统分析了东方-2号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体特征、矿物组成以及成矿作用过程,旨在为类似矿床的勘探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东方-2号矿床位于俄罗斯远东地区,属于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这类矿床通常形成于中酸性侵入岩与碳酸盐岩的接触带附近,是重要的金属矿产资源之一。论文指出,该矿床的形成与古亚洲洋构造域的演化密切相关,其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期间,受区域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的控制。
在矿床地质特征方面,论文详细描述了矿体的空间分布、形态及围岩蚀变情况。矿体多呈透镜状或脉状,沿侵入岩与碳酸盐岩的接触带分布。围岩蚀变主要表现为硅化、大理岩化、云英岩化等,这些蚀变现象是成矿作用的重要标志。此外,矿石中的主要金属矿物包括黑钨矿、白钨矿以及少量的辉钼矿、黄铜矿等,非金属矿物则以石英、方解石、白云母为主。
论文还探讨了东方-2号矿床的成矿机制。研究认为,该矿床的成矿作用主要由中酸性岩浆在侵入过程中释放出富含挥发分的热液流体所驱动。这些热液流体在运移过程中与围岩发生反应,导致金属元素的沉淀和富集。同时,构造裂隙系统为热液提供了良好的运移通道,促进了矿质的聚集。
在找矿标志方面,论文总结了几项关键指标。首先是地层和岩石的组合特征,如侵入岩与碳酸盐岩的接触带往往是矽卡岩型矿床的有利部位。其次是围岩蚀变类型,尤其是硅化、大理岩化和云英岩化等蚀变带具有明显的找矿意义。此外,矿体的形态和空间分布规律也是重要的找矿标志,例如透镜状或脉状矿体往往指示了成矿热液的流动方向和富集区。
论文还强调了地球化学异常在找矿中的作用。通过分析矿区内不同岩石和矿石样品的元素含量,发现钨、锡、铜、铅、锌等元素的异常分布与矿体位置密切相关。特别是钨元素的高浓度异常,被认为是识别矽卡岩型钨矿床的重要地球化学标志。
此外,论文还提出了一些找矿建议。首先,应加强对侵入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带的地质调查,重点关注蚀变带和矿体的空间关系。其次,应结合地球物理方法,如磁法、电法和重力测量,以确定深部隐伏矿体的位置。最后,应注重对矿石矿物组合和成矿流体特征的研究,以提高找矿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总体而言,《俄罗斯东方-2号矽卡岩型钨矿床成矿特征与找矿标志》是一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实际应用意义的论文。它不仅揭示了矽卡岩型钨矿床的成矿机制,还为类似矿床的勘探提供了系统的找矿标志和方法。对于地质工作者和矿产资源开发人员来说,这篇论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