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仿鱼尾结构抑制圆柱涡激振动风洞实验研究》是一篇关于流体力学与结构动力学交叉领域的研究论文。该论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仿生设计,特别是模仿鱼类尾鳍的结构特性,来有效抑制圆柱体在气流作用下的涡激振动现象。涡激振动是流体力学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广泛存在于桥梁、输电线路、海洋平台等工程结构中,其引起的疲劳损伤和结构破坏对工程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论文首先介绍了涡激振动的基本原理,包括涡旋脱落机制以及其对结构产生的周期性激励力。随后,作者提出了一种仿鱼尾结构的设计方案,该结构借鉴了鱼类尾鳍的流线型外形和柔性特征,以期在气流作用下产生更稳定的流动状态,从而降低圆柱体的振动幅度。
为了验证这一设计的有效性,研究团队进行了系统的风洞实验。实验中使用了不同直径的圆柱模型,并在其表面安装了仿鱼尾结构。通过调整鱼尾结构的形状、尺寸以及安装位置,研究人员测试了不同参数对涡激振动抑制效果的影响。同时,采用了高速摄像、粒子图像测速(PIV)以及应变片测量等多种手段,对流动特性及结构响应进行了详细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仿鱼尾结构能够显著降低圆柱体的振动幅度,特别是在高雷诺数条件下,其抑制效果更为明显。此外,研究还发现,鱼尾结构的柔性特性有助于调节流动分离点,减少涡旋的不稳定性,从而改善整体的气动性能。
论文进一步分析了仿鱼尾结构的工作机理,指出其主要通过改变圆柱体周围的流动结构,降低涡旋脱落的频率和强度,进而减小作用在结构上的周期性力。同时,鱼尾结构的柔性设计也增强了结构对流场变化的适应能力,使其在不同工况下都能保持较好的抑制效果。
除了实验研究外,论文还结合数值模拟方法对仿鱼尾结构的性能进行了补充验证。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FD)仿真,研究人员模拟了不同工况下的流动情况,并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数值模拟能够较好地预测仿鱼尾结构的流动调控效果,为后续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该研究不仅为涡激振动的控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也为仿生结构在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仿鱼尾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的被动控制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维护方便等优点,适用于多种工程场景。
此外,论文还讨论了仿鱼尾结构在实际工程中的潜在应用前景。例如,在海上风电基础结构、高层建筑风振控制、输油管道防震等方面,仿鱼尾结构都有较大的应用潜力。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不同材料、形状以及组合方式对结构性能的影响,以实现更高效的振动抑制效果。
综上所述,《仿鱼尾结构抑制圆柱涡激振动风洞实验研究》是一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工程应用意义的论文。它通过系统实验和数值模拟,验证了仿鱼尾结构在抑制涡激振动方面的有效性,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方法。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