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从古人读书观探究新工科背景下程序设计教改的“术”与“道”》是一篇探讨传统教育理念与现代工程教育改革相结合的学术论文。文章旨在通过分析中国古代读书观,结合当前新工科背景下的教学需求,深入研究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中的“术”与“道”,为新时代高等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论文首先回顾了中国古代的读书观,指出古人强调“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学习理念。在古代文人看来,读书不仅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是修身养性、培养品德的重要途径。这种重视实践与道德修养的理念,对现代教育同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作者认为,在新工科背景下,程序设计教学不应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还应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实现“术”与“道”的统一。
在分析新工科教育目标时,论文指出,新工科强调跨学科融合、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与古代读书观中“博学多识、融会贯通”的理念不谋而合。作者认为,程序设计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其教学改革必须兼顾技术技能与人文素养的提升,以适应未来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论文进一步探讨了程序设计教学中的“术”与“道”。“术”指的是具体的编程技能、算法理解、软件开发方法等技术层面的内容;“道”则是指学习的方法论、思维模式、价值观念以及对技术与社会关系的思考。作者认为,当前程序设计教学往往过于侧重“术”的传授,忽视了“道”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教学改革应注重将“术”与“道”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在掌握技术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论文提出了多项改革建议。例如,倡导“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编程;引入项目驱动式教学,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提升综合能力;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将伦理教育、社会责任感等内容融入程序设计教学中。这些措施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此外,论文还探讨了传统教育理念与现代教育技术的融合。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发展,程序设计教学手段日益丰富。作者认为,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更加灵活、高效的教学环境,同时保持对传统教育理念的尊重和传承。通过技术赋能教育,实现“术”与“道”的有机统一。
最后,论文总结指出,新工科背景下的程序设计教学改革需要从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将古代读书观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推动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体系的全面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既具备扎实技术能力,又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新型工程人才。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