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东阿拉善地块前寒武纪变质基底中晚古生代变质杂岩来自波罗斯坦庙杂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的新证据》是一篇关于中国西部地质构造演化的重要论文。该研究聚焦于东阿拉善地块的前寒武纪变质基底,特别是其中晚古生代的变质杂岩,旨在通过最新的地质年代学方法——LA-ICP-MS锆石U-Pb定年技术,为区域地质演化提供新的证据。
东阿拉善地块位于中国西北部,是华北克拉通西部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地区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包括多期次的变质作用和岩浆活动。前寒武纪变质基底是该地区最古老的岩石单元,其形成和演化对于理解区域地质历史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地质记录的破碎性和复杂性,长期以来对该地区的具体演化过程仍存在较大争议。
本研究选取了波罗斯坦庙杂岩作为研究对象。该杂岩位于东阿拉善地块的中部,主要由变质岩组成,包括片麻岩、大理岩和角闪岩等。这些岩石被认为是前寒武纪变质基底的一部分,但其具体的形成时间和演化过程尚未明确。为了厘清这些问题,研究人员对波罗斯坦庙杂岩中的锆石进行了LA-ICP-MS U-Pb定年分析。
LA-ICP-MS(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是一种高精度的地质年代测定技术,能够对微小的锆石颗粒进行同位素分析,从而获得岩石的形成年龄。在本研究中,通过对波罗斯坦庙杂岩中的锆石进行系统分析,研究人员获得了多个年龄数据,揭示了该地区中晚古生代的变质事件。
研究结果表明,波罗斯坦庙杂岩中存在多个不同年龄的锆石组分,其中最主要的年龄集中在中晚古生代,尤其是二叠纪和三叠纪时期。这表明该地区的变质作用并非发生在前寒武纪,而是主要发生于中晚古生代。这一发现对东阿拉善地块的构造演化提出了新的观点,即该地区的变质基底可能经历了多期次的改造和叠加。
此外,研究还发现了一些更年轻的锆石年龄,这可能与后期的岩浆活动或热液作用有关。这些年龄数据为理解该地区的后期构造活动提供了重要线索。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研究人员推测,中晚古生代的变质作用可能与板块碰撞或俯冲作用有关,而后期的岩浆活动则可能与地幔柱或构造伸展有关。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高精度的年代学数据,为东阿拉善地块的前寒武纪变质基底的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它不仅有助于厘清该地区的地质历史,也为进一步研究华北克拉通西部的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同时,该研究也展示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技术在复杂变质岩研究中的应用潜力。
总之,《东阿拉善地块前寒武纪变质基底中晚古生代变质杂岩来自波罗斯坦庙杂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的新证据》是一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研究论文。它通过现代地质年代学方法,揭示了东阿拉善地块中晚古生代的变质事件,为区域地质演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和依据。这项研究不仅丰富了我们对该地区地质历史的认识,也为后续相关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