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不同碱激发液模数比及用量对飞灰砂浆性质影响之研究》是一篇探讨飞灰在碱激发条件下对砂浆性能影响的学术论文。该研究旨在通过改变碱激发液的模数比和用量,分析其对飞灰砂浆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为飞灰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飞灰是燃煤电厂排放的一种工业副产物,其主要成分包括硅、铝、铁等元素。由于飞灰具有一定的火山灰活性,在适当的激发条件下可以参与水化反应,形成胶凝材料,从而提高混凝土或砂浆的强度和耐久性。然而,飞灰的活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碱激发液的模数比和用量是关键参数之一。
该论文首先介绍了碱激发技术的基本原理,即通过加入一定浓度的碱性溶液(如氢氧化钠、硫酸钠等)来激活飞灰中的活性成分,使其发生溶解、再聚合等化学反应,最终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胶凝体系。碱激发液的模数比是指碱金属氧化物与二氧化硅的比例,通常用M表示。不同的模数比会影响碱激发液的碱性和黏度,进而影响飞灰的溶解速率和反应程度。
研究中,作者通过实验方法制备了不同模数比和用量的碱激发液,并将其用于配制飞灰砂浆。实验过程中,控制其他变量保持一致,仅调整碱激发液的模数比和用量,观察其对砂浆的流动度、凝结时间、抗压强度、抗折强度以及微观结构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碱激发液模数比的增加,砂浆的流动度有所下降,但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则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这可能是因为高模数比的碱激发液虽然能够增强飞灰的活性,但也可能导致浆体过于粘稠,影响施工性能。同时,适量的碱激发液能够有效促进飞灰的水化反应,提高砂浆的整体性能,但过量添加反而会破坏胶凝体系的稳定性。
此外,研究还发现,不同模数比的碱激发液对飞灰砂浆的微观结构有显著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可以发现低模数比的碱激发液有助于形成更致密的水化产物,而高模数比则可能产生较多的结晶相,影响整体结构的均匀性。
该论文的研究成果对于优化飞灰砂浆的配合比设计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碱激发液模数比和用量的合理调控,可以在保证施工性能的前提下,提高飞灰砂浆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从而实现飞灰的高效利用。
总体来看,《不同碱激发液模数比及用量对飞灰砂浆性质影响之研究》不仅深入分析了碱激发液参数对飞灰砂浆性能的影响机制,还为相关工程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该研究为推动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绿色建筑材料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