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学、练、考”改革方案探讨》是一篇关于高校计算机相关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学术论文。该文针对当前“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中存在的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脱节、学生实践能力不足以及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提出了以“学、练、考”三位一体为核心的课程改革方案。
文章首先分析了传统“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弊端。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讲授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结构来开展教学,学生则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实践的机会。这种模式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理解困难、兴趣不高、动手能力差等问题。同时,课程考核方式也多以笔试为主,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际编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针对这些问题,论文提出“学、练、考”三阶段的教学改革思路。“学”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系统性的学习,掌握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一阶段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鼓励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观看教学视频、参与课堂讨论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
“练”是整个改革方案的核心环节,旨在通过大量实践训练提升学生的编程能力。论文建议采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方式,将课程内容分解为多个小项目,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编程技巧。此外,还提倡引入在线编程平台,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练习,并通过实时反馈提高学习效果。同时,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考”则是对学习成果的检验和评估。论文主张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再仅仅依赖于期末考试成绩,而是结合平时作业、项目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定。这种考核方式不仅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还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论文还探讨了实施“学、练、考”改革方案的具体策略和方法。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在实践环节,可以引入虚拟实验平台和智能评测系统,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在考核方面,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跟踪和分析,从而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
此外,论文还强调了教师在改革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支持者。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以更好地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最后,论文指出,“学、练、考”改革方案的实施对于提高“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编程能力和综合素质,也为高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课程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未来,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一改革方案还有望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为更多高校的教学实践提供支持。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