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16·8”泾河高含沙洪水特点及洪要传播》是一篇关于中国黄河流域泾河地区2016年8月发生的高含沙洪水事件的研究论文。该论文对此次洪水的形成原因、水文特征、泥沙输移规律以及洪水传播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为理解黄河流域的洪水特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泾河是黄河的重要支流之一,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流域内地形复杂,降雨集中,且植被覆盖率较低,容易发生山洪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2016年8月,泾河流域遭遇了罕见的强降雨天气,导致河流水位迅速上涨,形成了高含沙量的洪水。这种高含沙洪水不仅对沿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还对水利设施、生态环境以及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
论文首先对“2016·8”泾河高含沙洪水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概述。通过对气象数据、水文监测资料以及历史洪水记录的综合分析,研究者发现此次洪水的成因主要与极端降水有关。在短时间内,泾河上游地区出现了持续性的强降雨,导致地表径流迅速汇集,最终形成了大流量、高含沙的洪水。此外,由于流域内的土壤侵蚀严重,洪水中携带了大量的泥沙,使得河道淤积问题更加突出。
其次,论文详细探讨了此次洪水的水文特征。研究结果显示,洪水峰值流量达到历史较高水平,且洪水历时较长,显示出较强的持续性。同时,洪水中的含沙量也远高于常规洪水,这表明此次洪水具有强烈的侵蚀性和搬运能力。研究者通过对比不同时间段的泥沙含量变化,发现洪水初期含沙量迅速上升,随后逐渐趋于稳定,最后随着水流减弱而下降。
此外,论文还重点分析了洪水的传播过程。研究者利用水文模型对洪水在泾河流域内的传播路径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洪水从上游向下游传播的过程中,受到地形、河道断面以及支流汇入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流动特性。在狭窄河段,水流速度加快,泥沙沉积现象明显;而在宽浅河段,水流分散,泥沙沉降作用增强。这些因素共同影响了洪水的传播速度和范围。
论文进一步讨论了高含沙洪水的危害及其应对措施。研究指出,高含沙洪水不仅会加剧河道淤积,降低防洪能力,还会对水库、堤坝等水利设施造成破坏,增加防洪难度。因此,加强水土保持工作、优化水资源管理、完善防洪预警系统成为治理高含沙洪水的重要手段。同时,研究建议应加强对流域内水文气象的监测,提高对极端天气事件的预测能力,从而有效减少洪水带来的损失。
总体而言,《“2016·8”泾河高含沙洪水特点及洪要传播》这篇论文通过对一次典型高含沙洪水事件的深入研究,揭示了黄河流域洪水形成的复杂机制和传播规律,为今后的防洪减灾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论文内容详实,数据丰富,分析方法科学合理,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际应用意义。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