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查标准
  • 下载
  • 专题
  • 标签
  • 首页
  • 论文
  • 能源
  • Sb2O3氮掺杂石墨烯的电化学制备及储锂性质研究

    Sb2O3氮掺杂石墨烯的电化学制备及储锂性质研究
    Sb2O3氮掺杂石墨烯电化学制备储锂性能锂离子电池
    10 浏览2025-07-19 更新pdf1.3MMB 共4页未评分
    加入收藏
    立即下载
  • 资源简介

    《Sb2O3氮掺杂石墨烯的电化学制备及储锂性质研究》是一篇关于新型储能材料的研究论文,旨在探索一种具有优异电化学性能的复合材料,用于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该研究通过电化学方法制备了Sb2O3与氮掺杂石墨烯的复合材料,并对其储锂性能进行了系统分析。

    在当前能源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锂离子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和环境友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等领域。然而,传统石墨负极材料的能量密度有限,难以满足未来高性能电池的需求。因此,寻找新型高性能负极材料成为研究热点。

    Sb2O3(三氧化二锑)作为一种具有较高理论比容量的材料,被认为是潜在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然而,其在充放电过程中容易发生体积膨胀,导致结构破坏和循环稳定性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尝试将其与其他导电性良好的材料复合,以提高其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

    石墨烯因其独特的二维结构、优异的导电性和较大的比表面积,被认为是理想的基底材料。而氮掺杂石墨烯则进一步增强了材料的导电性和化学稳定性,同时引入的氮原子可以调节材料的电子结构,改善其与锂离子的相互作用。

    本研究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在石墨烯基底上原位生长Sb2O3纳米颗粒,并通过氮气气氛下的高温处理实现氮元素的掺杂。该方法不仅能够有效控制Sb2O3的形貌和尺寸,还能均匀分布在石墨烯表面,形成稳定的复合结构。

    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Sb2O3氮掺杂石墨烯复合材料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0.1 A/g的电流密度下,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846 mAh/g,经过50次循环后仍保持较高的容量,显示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此外,该材料在大电流密度下也表现出较好的倍率性能,说明其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和快速的锂离子传输能力。

    通过对材料的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表征手段分析发现,Sb2O3纳米颗粒均匀地分布在氮掺杂石墨烯表面,且与石墨烯之间形成了良好的界面结合。这种结构不仅有助于缓解Sb2O3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变化,还能提高材料的整体导电性。

    此外,研究还通过循环伏安法(CV)和恒流充放电测试对材料的电化学反应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Sb2O3在锂化过程中主要经历合金化反应,而氮掺杂石墨烯则起到了支撑骨架和促进电子传输的作用。这种协同效应显著提升了材料的储锂能力。

    综上所述,《Sb2O3氮掺杂石墨烯的电化学制备及储锂性质研究》为开发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该研究不仅展示了Sb2O3与氮掺杂石墨烯复合材料在电化学性能方面的优势,也为今后相关材料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 封面预览

    Sb2O3氮掺杂石墨烯的电化学制备及储锂性质研究
  • 下载说明

    预览图若存在模糊、缺失、乱码、空白等现象,仅为图片呈现问题,不影响文档的下载及阅读体验。

    当文档总页数显著少于常规篇幅时,建议审慎下载。

    资源简介仅为单方陈述,其信息维度可能存在局限,供参考时需结合实际情况综合研判。

    如遇下载中断、文件损坏或链接失效,可提交错误报告,客服将予以及时处理。

  • 相关资源
    下一篇 Satume中TPDF湍流燃烧模型构建及非预混射流火焰模拟

    分级结构LiNixCoy02的制备及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储能性能

    动力电池的发展与突破

    动态结晶制备六氟磷酸锂工艺开发

    发展之路CATL与动力锂离子电池产业

    定-转子反应器制备LiFe1-xMxPO4(M=MnNi)粉体及其电性能研究

    导电剂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3V2(PO4)3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废弃物处理过程中锂离子电池的危险性及火灾预防

    插电混合动力客车锂离子电池布置与防火设计

    氮掺杂石墨烯的制备及其在化学储能中的研究进展

    电动汽车用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磷酸钒锂正极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

    电动汽车用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的技术研究及应用

    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均衡策略思考

    电动汽车电池系统研究进展

    电动车用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的老化机理

    纯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低温充电性能研究

    车用48V系统低温锂离子电池技术研究

    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热特性及风冷散热仿真分析

    防爆锂离子蓄电池车辆整车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ALO的锂离子降阶电化学模型参数辨识

    基于ANSYS的18650锂离子电池单体稳态热分析

资源简介
封面预览
下载说明
相关资源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2024-2025 WenDangJia.com 浙ICP备20241376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