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PI1-2油层聚合物驱后小井距高浓度聚合物驱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是一篇关于油田开发技术的研究论文,主要探讨在聚合物驱油技术应用之后,如何通过进一步优化工艺参数来提升采收率的方法。该论文针对PI1-2油层的地质特点和已有的聚合物驱油经验,提出了一种新的开发策略,即在小井距条件下采用高浓度聚合物驱油技术,以实现更高的原油采收率。
论文首先回顾了聚合物驱油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现状。聚合物驱油是一种通过注入高分子聚合物溶液,改善油水流度比,扩大波及体积,从而提高采收率的技术手段。在实际应用中,聚合物驱油能够有效提高油层的驱替效率,特别是在低渗透或非均质性强的油层中效果更为显著。然而,随着聚合物驱油的深入进行,其驱油效率往往会逐渐下降,因此需要进一步探索更高效的驱油方式。
在PI1-2油层的实践中,研究人员发现常规的聚合物驱油技术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为此,论文提出了小井距高浓度聚合物驱油技术。小井距指的是在油层中布置更多的生产井和注水井,使得井间距离缩短,从而提高井网的覆盖密度和驱油效率。而高浓度聚合物则是指在注入过程中使用更高浓度的聚合物溶液,以增强其粘弹性,提高驱油能力。
论文通过室内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对小井距高浓度聚合物驱油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高浓度聚合物驱油能够显著提高驱油效率,同时减少聚合物的用量,降低开发成本。此外,小井距布置能够有效改善油层的流动条件,使聚合物溶液更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油层中,从而提高整体的驱油效果。
在实际应用方面,论文还结合PI1-2油层的具体情况,分析了小井距高浓度聚合物驱油技术的可行性与实施路径。研究指出,该技术适用于具有较高渗透性、非均质性较强的油层,且在现有井网基础上进行优化调整即可实现。同时,论文强调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聚合物溶液的配制、注入压力控制以及井网布局的合理设计等。
论文还讨论了该技术对环境的影响。由于聚合物驱油过程中使用的化学物质可能对地层和地下水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严格控制聚合物的浓度和注入量,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此外,论文建议在实施过程中应加强监测和管理,确保技术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总体来看,《PI1-2油层聚合物驱后小井距高浓度聚合物驱进一步提高采收率》这篇论文为油田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它不仅验证了小井距高浓度聚合物驱油技术的有效性,也为类似油层的开发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这一方法有望在更多油田中得到推广,为提高石油采收率、延长油田开发周期发挥重要作用。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