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鱼粉恶臭气体处理技术现状及研究进展》是一篇关于鱼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恶臭气体治理技术的综述性论文。该论文系统地分析了当前国内外在鱼粉加工行业中的恶臭气体来源、成分及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并对现有的处理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与评价。
鱼粉作为一种重要的动物蛋白饲料原料,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和畜牧业中。然而,在鱼粉的生产过程中,由于鱼体组织的分解和蛋白质的腐败,会释放出大量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含硫化合物,如硫化氢、甲硫醇、二甲基硫醚等,这些物质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恶臭气味,严重污染周边环境,影响居民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
论文指出,目前针对鱼粉恶臭气体的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三大类。其中,物理法主要包括活性炭吸附、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和膜分离技术。活性炭吸附法因其操作简单、成本较低而被广泛应用,但其吸附容量有限,且容易饱和,需要定期更换或再生。低温等离子体技术通过高能电子激发气体分子,使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降解恶臭物质,具有处理效率高、无二次污染的优点,但在实际应用中能耗较高。膜分离技术则利用选择性透过膜将恶臭气体中的有害成分分离出来,具有高效、节能的特点,但设备投资较大。
化学法主要涉及碱液吸收、臭氧氧化和催化氧化等技术。碱液吸收法通过将恶臭气体通入碱性溶液中,使其中的酸性气体如硫化氢等被中和吸收,适用于处理高浓度的酸性恶臭气体,但存在处理后废水需进一步处理的问题。臭氧氧化法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将恶臭物质氧化为无害或低毒物质,具有反应速度快、处理效果好的特点,但臭氧制备成本较高,且可能产生副产物。催化氧化法则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使恶臭气体在较低温度下发生氧化反应,降低能耗并提高处理效率,是近年来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
生物法是当前研究较为活跃的一种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生物滤池、生物滴滤塔和生物洗涤器等。生物法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恶臭气体中的有机物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等无害物质,具有运行成本低、无二次污染的优势。然而,该方法对进气浓度、湿度、温度等条件要求较高,且启动时间较长,对于高浓度或复杂成分的恶臭气体处理效果有限。
论文还对各种处理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例如,现有技术在处理复杂组分恶臭气体时仍存在效率不高、适应性差等问题,同时缺乏对处理过程中的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的综合评估。此外,随着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如何开发高效、低成本、易操作的新型处理技术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最后,论文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应注重多技术协同应用,结合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的优势,提升整体处理效果。同时,加强新型材料的研发,如高性能吸附剂、高效催化剂和耐污染生物载体,以提高处理效率和稳定性。此外,应加强对鱼粉恶臭气体排放规律和治理机制的基础研究,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环保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