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易地扶贫搬迁背景下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的编制特点--以峨山彝族自治县塔甸镇戈嘎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为例》是一篇探讨在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背景下,如何科学编制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的研究论文。该论文以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塔甸镇戈嘎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在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实施过程中,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规划编制方法和策略。
论文首先回顾了我国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背景与发展历程。自20世纪末以来,国家大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旨在通过将生活在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贫困人口迁移到条件较好的地区,改善其生产生活条件,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然而,在这一过程中,部分传统村落因人口迁移而面临空心化、文化断层等问题,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也受到一定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论文重点探讨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的编制特点。作者指出,传统的村落保护规划往往侧重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建筑风貌的延续,但在易地扶贫搬迁的大环境下,规划需要更加注重生态保护、社区发展和文化传承之间的协调。论文强调,在编制规划时,应充分考虑搬迁政策对村落结构、社会关系和文化生态的影响,避免因搬迁而导致村落文化的断裂。
论文以峨山彝族自治县塔甸镇戈嘎传统村落为例,详细分析了该村落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戈嘎村是一个典型的彝族聚居村落,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和独特的建筑风格。然而,随着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推进,部分村民搬离村落,导致村落人口减少,传统生活方式逐渐淡化,村落的活力和文化传承面临危机。
针对这些问题,论文提出了戈嘎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的具体思路。规划强调以“保护优先、适度开发、可持续发展”为原则,结合当地实际,制定符合村落发展需求的保护与利用方案。规划内容包括村落空间布局优化、文化资源挖掘与展示、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村民参与机制等多个方面。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论文特别强调了多方参与的重要性。作者认为,传统村落保护规划不仅是政府和专家的工作,更需要当地居民、文化传承人、社会组织等多方共同参与。只有通过广泛的公众参与,才能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同时增强村民对村落保护的责任感和认同感。
此外,论文还探讨了易地扶贫搬迁与传统村落保护之间的平衡问题。作者指出,在推动易地扶贫搬迁的同时,应充分尊重村落的文化价值,避免简单地将村落视为“落后”的象征而进行大规模拆除或改造。相反,应通过合理的规划手段,使传统村落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持其独特性,并融入现代社会的发展潮流。
最后,论文总结了戈嘎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的经验与启示。作者认为,该规划在兼顾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与村落保护之间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其他类似地区的传统村落保护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未来,应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完善法律法规,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