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Darriwilian(MiddleOrdovician)δ13CcarbchemostratigraphyinOrdosBasinDocumentationoftheMiddleDarriwilianIsotopeCarbonExcursion(MDICE)》是一篇关于中奥陶世达里威尔期碳同位素化学地层学研究的论文,主要聚焦于鄂尔多斯盆地的碳同位素变化特征。该论文通过分析碳酸盐岩中的碳同位素比值(δ13Ccarb),揭示了中达里威尔期的碳循环变化,并记录了一个重要的碳同位素事件——中达里威尔期碳同位素异常(Middle Darriwilian Isotope Carbon Excursion, MDICE)。这一事件在地质历史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全球范围内的地层对比和古环境演变提供关键证据。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中国中部,是一个重要的沉积盆地,其地层序列完整,保存了大量的古生代沉积记录。论文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中奥陶世地层的研究,特别是对碳酸盐岩样品的δ13Ccarb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发现了一个显著的碳同位素负偏现象,即MDICE事件。这一事件的时间跨度大约为20万年,其特点是δ13Ccarb值在短时间内出现明显下降,随后逐渐恢复。这种碳同位素的变化可能与全球性的海洋氧化还原状态变化、生物生产力波动或碳循环扰动有关。
MDICE事件是中奥陶世地球化学演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不仅反映了当时全球碳循环系统的动态变化,还可能与气候变迁、海平面升降以及生物群落结构的调整密切相关。论文指出,MDICE事件可能与全球范围内海水温度升高、海洋分层加剧以及有机质埋藏量增加有关。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大气和海洋中碳同位素组成的改变,从而在沉积记录中留下了明显的痕迹。
为了进一步验证MDICE事件的全球意义,研究人员将鄂尔多斯盆地的δ13Ccarb数据与其他地区的地层记录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MDICE事件在多个地区均有出现,表明其具有广泛的区域甚至全球性特征。这说明该事件可能是由全球性的环境变化所引发,而非局部因素所致。此外,论文还讨论了MDICE事件在地层划分和对比中的应用价值,认为这一事件可以作为中奥陶世地层划分的重要标志。
在方法上,论文采用了高分辨率的碳同位素分析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不同层位的碳酸盐岩样品进行了详细的δ13Ccarb测定。研究团队通过采集多个剖面的数据,并结合其他地质参数如沉积环境、岩石类型和生物化石组合,构建了详细的碳同位素曲线。这一工作不仅提高了对MDICE事件的认识,也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基础。
此外,论文还探讨了MDICE事件的潜在成因机制。研究表明,该事件可能与海底甲烷水合物的快速释放有关,这种释放可能导致大量轻碳同位素进入大气和海洋系统,从而引起δ13Ccarb值的下降。另一种可能性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洋初级生产力增加,进而影响了碳的分配和循环过程。无论是哪种机制,MDICE事件都反映了地球系统内部复杂的相互作用。
综上所述,《Darriwilian(MiddleOrdovician)δ13CcarbchemostratigraphyinOrdosBasinDocumentationoftheMiddleDarriwilianIsotopeCarbonExcursion(MDICE)》这篇论文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中奥陶世碳酸盐岩的碳同位素研究,揭示了中达里威尔期的一个重要碳同位素异常事件。该研究不仅丰富了我们对中奥陶世地球化学演化的认识,也为全球地层对比和古环境重建提供了新的视角和依据。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