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BREEAM2018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对比研究》是一篇探讨国际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与我国现行标准之间异同的研究论文。该论文旨在通过系统分析BREEAM2018和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的核心内容、评价指标、实施方法及适用范围,为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BREEAM(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是全球最早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之一,由英国建筑研究院于1990年开发。经过多次更新迭代,BREEAM2018版本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评价指标,强调可持续性、资源效率和环境友好性。而中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则是根据国内建筑行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注重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节能、节水、节材以及室内环境质量等方面。
从评价体系的结构来看,BREEAM2018采用了模块化的设计方式,将建筑项目分为不同的类别,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建筑设置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例如,办公楼、住宅、学校等不同类型建筑的评价标准有所不同。相比之下,《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则更注重统一性和适用性,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且评价指标相对较为集中。
在评价指标方面,BREEAM2018涵盖了能源、水资源、材料、废弃物、室内环境质量、土地使用等多个方面,其中特别强调碳排放控制和气候变化适应能力。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则更加关注建筑的节能设计、可再生能源利用、绿色建材应用以及建筑运行管理等方面。两者的共同点在于都重视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但在具体指标设置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实施方法上,BREEAM2018采用的是第三方认证机制,要求建筑项目通过专业机构的评估才能获得认证。这种模式确保了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权威性。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则更多依赖于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督和审查,虽然也有第三方参与,但整体上仍以行政监管为主。
此外,BREEAM2018在评价过程中引入了更多的量化指标,如碳排放强度、能源消耗率等,使得评价结果更具科学性和可比性。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虽然也包含了一些量化指标,但更多地采用定性描述和等级划分的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评价结果的精确度。
论文还指出,BREEAM2018在评价过程中更加注重建筑项目的实际运营表现,强调建筑在投入使用后的环境影响和资源消耗情况。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则更侧重于建筑设计阶段的绿色性能,对建筑运行阶段的关注相对较少。
通过对比研究可以发现,BREEAM2018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各有优势和特点。BREEAM2018在国际化、科学性和实用性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则更符合中国国情,能够更好地指导国内绿色建筑的发展。
论文建议,在未来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完善过程中,可以借鉴BREEAM2018的一些先进理念和做法,如加强碳排放管理、引入更多量化指标、提高第三方认证的比例等。同时,也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评价体系,使其更加科学、合理和实用。
总体而言,《BREEAM2018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对比研究》为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优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有助于推动我国绿色建筑行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