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青藏铁路措那湖区风沙治理技术》是一篇关于青藏铁路沿线风沙治理的研究论文,主要针对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墨脱县境内的措那湖区域进行深入探讨。该地区地处高原,气候条件恶劣,风沙活动频繁,对铁路建设及运营构成严重威胁。因此,研究并实施有效的风沙治理技术对于保障铁路安全、延长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首先分析了措那湖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和风沙活动的特点。措那湖位于念青唐古拉山脉南麓,海拔较高,年均降水量较少,蒸发量大,地表植被稀疏,风力强劲,形成了典型的高原风沙环境。研究指出,风沙活动不仅影响铁路线路的稳定性,还可能造成轨道积沙、设备损坏等问题,进而影响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效率。
在风沙形成机制方面,论文详细阐述了风沙的来源、输送路径以及沉积规律。研究发现,措那湖周边的沙源主要来自湖泊干涸后裸露的湖床和周围的冲积平原。冬季风力强劲,携带大量沙粒向铁路沿线移动,导致沙丘不断前移,对铁路路基造成侵蚀。此外,夏季降水虽能暂时抑制沙尘暴的发生,但雨季过后,沙尘再次活跃,形成周期性风沙危害。
针对这些问题,论文提出了一系列风沙治理技术措施。首先是工程措施,包括设置防沙栅栏、草方格固沙、挡风墙等。这些设施能够有效拦截风沙,减少其对铁路的影响。例如,草方格固沙是一种常用的固沙方法,通过在沙地上铺设草方格,固定沙粒,防止其被风吹走。同时,挡风墙可以改变风沙的流动方向,降低其对铁路的直接冲击。
其次是生物措施,即通过种植耐旱植物来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地表的稳定性。论文建议在铁路沿线适宜的区域种植灌木和草本植物,如沙柳、胡杨、紫花苜蓿等。这些植物根系发达,能够固土防沙,同时还能改善局部小气候,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生态恢复。
此外,论文还提到综合管理措施的重要性。风沙治理不仅仅是单一的技术手段,还需要结合科学管理和长期监测。例如,建立风沙动态监测系统,实时掌握风沙活动的变化情况,为治理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同时,加强与当地居民的合作,提高公众对风沙防治的认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论文最后总结了措那湖区风沙治理的成效,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研究表明,通过合理的工程、生物和管理措施相结合,可以有效控制风沙危害,保障青藏铁路的正常运行。同时,未来应进一步探索更加环保、高效的治理技术,以适应日益变化的气候变化和生态保护需求。
综上所述,《青藏铁路措那湖区风沙治理技术》是一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的研究论文,为高原地区铁路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也为其他类似地区的风沙治理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