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闽东北一次局地大暴雨的成因浅析》是一篇关于气象学领域的研究论文,主要探讨了2013年7月发生在福建省东北部地区的一次局地性大暴雨事件。该论文通过对这次极端天气过程的详细分析,揭示了其背后的气象成因,并为今后类似天气现象的预测和防灾减灾提供了科学依据。
文章首先介绍了此次大暴雨发生的背景。2013年7月,受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系统共同影响,福建沿海地区出现了一次较为罕见的强降雨过程。其中,闽东北地区由于特殊的地形条件和大气环流变化,成为本次降雨的中心区域,部分地区在短时间内出现了持续性强降雨,导致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发生。
论文通过分析地面气象观测数据、高空探测资料以及数值模拟结果,发现此次大暴雨的主要成因包括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首先,副热带高压的异常增强使得暖湿气流持续输送至闽东北地区,为降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来源。其次,西南暖湿气流与北方冷空气在该地区交汇,形成了强烈的对流不稳定层结,为强对流天气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此外,地形因素在此次大暴雨中也起到了关键作用。闽东北地区多山地丘陵,地形抬升效应显著。当暖湿气流遇到山脉时,被迫上升,导致水汽凝结形成大量降水。特别是位于山区的某些局部区域,由于地形闭塞,容易形成局地性的强降水中心,加剧了灾害的影响程度。
论文还指出,此次大暴雨的发生与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活动密切相关。例如,低涡系统、切变线和边界层辐合等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在此次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系统不仅增强了垂直运动,还促进了水汽的集中和释放,从而导致了强降雨的持续发生。
在研究方法方面,作者采用了多种现代气象分析手段,包括数值模拟、雷达回波分析、卫星云图解读以及常规气象观测数据的综合分析。这些方法帮助研究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此次大暴雨的演变过程,并验证了不同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论文进一步讨论了此次大暴雨对当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由于降水量大且持续时间长,部分地区的农田被淹,交通中断,居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同时,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也对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威胁。这反映出在极端天气事件面前,地方防灾减灾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
最后,论文提出了几点应对建议。首先,应加强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监测和预警能力,提高对局地性极端天气的预报精度。其次,应结合地形特点,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防洪排涝规划,减少极端天气带来的损失。此外,还需加强公众防灾意识教育,提升社会整体的应急响应能力。
总体而言,《闽东北一次局地大暴雨的成因浅析》是一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研究论文。它不仅深入分析了特定天气事件的成因,也为今后类似气象灾害的防范和应对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对于气象工作者、防灾减灾相关部门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来说,这篇论文具有重要的学习和借鉴价值。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