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郯庐断裂带合肥段--五河-合肥断裂浅部构造特征研究》是一篇关于中国东部重要地质构造带的研究论文。该论文聚焦于郯庐断裂带合肥段,特别是五河至合肥之间的区域,深入探讨了这一地区浅部构造的特征和演化过程。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最重要的断裂带之一,其活动性对区域地质环境、地震风险以及资源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郯庐断裂带起始于山东省郯城县,向南延伸至安徽省合肥市,最终进入江苏省境内。这条断裂带不仅在地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而且在现代仍然表现出一定的活动性。合肥段作为郯庐断裂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构造特征对于理解整个断裂带的演化历史和动力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通过对五河至合肥段的地质调查和地球物理勘探,结合钻探取样和地层分析,系统研究了该地区的浅部构造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主要由一系列北东向的断裂构成,这些断裂与郯庐断裂带的主干断裂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的构造网络。同时,研究还揭示了不同地层单元的空间分布和接触关系,为理解区域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在研究方法上,论文采用了多种现代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技术。包括地质填图、地震勘探、重力测量、磁法勘探等手段,综合分析了该地区的构造特征。通过这些方法,研究人员能够更准确地识别和定位断裂带的位置及其活动性,同时评估其对周边地质环境的影响。
论文还特别关注了五河-合肥断裂的构造特征。该断裂是郯庐断裂带在合肥段的主要分支之一,其走向和倾角的变化反映了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演变。研究发现,五河-合肥断裂在不同地段表现出不同的构造样式,如断层泥、破碎带和岩脉充填等现象,这些特征为判断断裂的活动性和古地震事件提供了重要线索。
此外,论文还探讨了郯庐断裂带合肥段的构造演化历史。通过对比不同地质时期的地层和构造特征,研究人员推测该区域在中生代和新生代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这些运动与东亚板块的构造演化密切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郯庐断裂带的活动性受到太平洋板块俯冲和印度板块碰撞等深部动力学过程的控制。
在实际应用方面,该研究对区域地震灾害防治和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郯庐断裂带的活动性可能导致强震的发生,因此对其构造特征的深入研究有助于评估地震风险,并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该研究成果也为矿产资源勘探和地下水分布研究提供了参考。
总体来看,《郯庐断裂带合肥段--五河-合肥断裂浅部构造特征研究》是一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实用意义的论文。它不仅丰富了郯庐断裂带的地质研究成果,也为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通过系统的地质调查和多学科方法的应用,该研究为理解和预测区域构造活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