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节流器对苏里格气田产量递减的影响》是一篇探讨天然气开采过程中关键设备——节流器对气田产量变化影响的学术论文。该研究针对中国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的实际生产情况,分析了节流器在气井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对气田产量递减规律的影响。论文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数据验证相结合的方法,深入探讨了节流器设置对气井产能、压力变化及产量递减曲线的影响机制。
苏里格气田是中国重要的天然气资源基地之一,其地质构造复杂,储层渗透性较差,导致气井在开发过程中面临较大的产量递减问题。为了提高采收率和延长气井生产周期,节流器被广泛应用于气井生产中,用以调节气井的生产压差,控制气井的产出速率。然而,节流器的使用也可能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例如增加井底流动阻力、加速气井能量衰竭等,从而影响气田的整体产量表现。
论文首先介绍了苏里格气田的基本地质特征和开发现状,分析了气田开发过程中常见的产量递减问题及其成因。随后,文章详细阐述了节流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气井生产中的应用方式,并结合实际生产数据,探讨了不同节流器配置对气井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节流器的合理设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气井的产量递减速度,但过度依赖节流器可能加剧气井的能量消耗,进而加快产量下降趋势。
在理论分析部分,论文引入了达西渗流方程和非达西渗流模型,结合气井的流入动态曲线(IPR)和流出动态曲线(J-曲线),建立了考虑节流器影响的气井产能预测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者对比分析了不同节流器开度对气井产量变化的影响,发现当节流器开度较小时,气井的产气量会显著降低,而开度过大则可能导致气井无法有效控制生产压差,造成气井过早停产。
此外,论文还探讨了节流器对气井压力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节流器的设置会改变气井的井底流动压力,进而影响气体的渗流效率和产能。在低渗透储层中,节流器的使用可能会加剧气体流动的非线性效应,使得气井的产量递减更加剧烈。因此,论文建议在气井设计阶段应综合考虑节流器的设置位置和开度,以实现最优的生产效果。
为了验证理论分析的准确性,论文还选取了苏里格气田的多个典型气井进行现场数据对比分析。通过对这些气井的生产历史数据进行处理,研究者发现,那些合理设置节流器的气井在开发初期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产量,而在开发后期则表现出较为缓慢的产量递减趋势。相反,未正确设置节流器的气井则出现了明显的产量波动和提前递减现象。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论文提出了优化节流器设置的建议,包括根据气井的储层特性选择合适的节流器类型、合理控制节流器开度、定期监测气井的生产参数并及时调整节流器设置等。同时,论文也指出,节流器的使用应与其他增产措施相结合,如水力压裂、酸化处理等,以实现更高效的气田开发。
总之,《节流器对苏里格气田产量递减的影响》这篇论文为理解节流器在气田开发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通过系统的研究和分析,论文揭示了节流器对气井产量递减的复杂影响,并为气田开发过程中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节流器提供了宝贵的参考。随着天然气需求的不断增长,如何在保证气田高效开发的同时减少产量递减成为行业关注的重点,而本文的研究成果无疑为这一目标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