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球磨法制备稀土金属Tm掺杂TiO2及光催化活性研究》是一篇关于新型光催化剂制备与性能研究的学术论文。该论文主要探讨了通过球磨法将稀土金属铥(Tm)掺杂到二氧化钛(TiO2)中,并研究其在光催化反应中的表现。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开发高效、稳定的光催化剂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而TiO2作为一种常见的半导体材料,因其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无毒性和较强的氧化能力,在光催化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然而,传统的TiO2由于带隙较宽(约3.2 eV),只能吸收紫外光,无法充分利用太阳光谱中的可见光部分,限制了其实际应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尝试通过掺杂其他元素来改善TiO2的光响应范围和催化效率。其中,稀土金属元素因其独特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掺杂剂。本文选择稀土金属铥(Tm)作为掺杂元素,旨在探索其对TiO2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论文采用球磨法制备了不同掺杂比例的Tm掺杂TiO2样品。球磨法是一种简单、高效的固相合成方法,能够实现纳米级颗粒的均匀混合。实验过程中,作者首先将TiO2粉末与适量的Tm2O3粉末按一定比例混合,然后在高能球磨机中进行长时间研磨,以确保两者的充分接触和结合。球磨后的产物经过高温煅烧处理,以去除残留的有机物并促进晶粒生长。
为了评估Tm掺杂TiO2的光催化性能,论文设计了一系列实验,包括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测试、X射线衍射(XRD)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以及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实验。UV-Vis DRS结果表明,Tm掺杂显著拓宽了TiO2的光响应范围,使其能够吸收部分可见光。XRD图谱显示,Tm的掺杂并未破坏TiO2的晶体结构,而是以固溶体形式存在于TiO2晶格中。
SEM图像显示,Tm掺杂后TiO2的颗粒尺寸有所减小,分散性得到改善,这有助于提高其比表面积和表面活性位点数量。在光催化实验中,作者选择了罗丹明B(RhB)作为目标污染物,通过紫外灯照射模拟太阳光条件下的降解过程。实验结果表明,Tm掺杂TiO2在可见光下表现出优于未掺杂TiO2的光催化活性,且随着Tm掺杂量的增加,催化性能先增强后减弱,最佳掺杂比例为0.5 wt%。
此外,论文还探讨了Tm掺杂对TiO2光生电子-空穴对分离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Tm的引入可以有效抑制光生载流子的复合,从而提高光催化反应的效率。这可能是因为Tm的d轨道与TiO2的导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形成了新的能级,有助于光生电子的迁移和捕获。
综上所述,《球磨法制备稀土金属Tm掺杂TiO2及光催化活性研究》通过对Tm掺杂TiO2的制备与表征,揭示了稀土金属掺杂对TiO2光催化性能的积极影响。该研究不仅为光催化剂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Tm与其他元素的协同掺杂效应,以开发更高效、更稳定的光催化剂。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