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玛湖北斜坡二叠系乌尔禾组砂砾岩成因分类的测井及地震识别方法研究》是一篇关于油气地质勘探领域的学术论文,主要探讨了在玛湖北斜坡地区二叠系乌尔禾组中砂砾岩的成因分类及其测井和地震识别方法。该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为油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论文首先介绍了研究区域的基本地质背景。玛湖北斜坡位于中国西北部,是塔里木盆地的重要构造单元之一。该地区的二叠系乌尔禾组地层发育广泛,其中砂砾岩作为主要储集层之一,对于油气的储存和运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沉积环境复杂、岩性变化大,砂砾岩的成因类型多样,给其识别和分类带来了较大困难。
为了准确识别和分类乌尔禾组砂砾岩,作者采用了测井数据和地震资料相结合的方法。测井数据包括自然伽马、电阻率、声波时差等参数,这些数据能够反映岩石的物性特征,如孔隙度、渗透率以及岩性组成。通过对测井曲线的综合分析,可以初步判断砂砾岩的类型和分布情况。
地震资料则提供了更宏观的地质信息。论文中利用高分辨率地震剖面,结合地震属性分析,对砂砾岩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地震属性包括振幅、频率、相位等,这些属性能够反映地下岩性的变化和沉积特征。通过建立地震属性与测井数据之间的关系模型,作者实现了对砂砾岩的地震识别。
在成因分类方面,论文提出了基于沉积环境和岩石学特征的分类方法。根据不同的沉积环境,如河流、三角洲、湖泊等,砂砾岩的形成机制各不相同,因此其岩性和测井响应也存在差异。作者通过对比不同沉积环境下砂砾岩的测井曲线特征,建立了相应的识别标准,并结合地震数据进行验证。
此外,论文还讨论了测井与地震资料融合的优势。测井数据具有较高的垂直分辨率,能够提供详细的岩性信息;而地震数据则具有较大的横向覆盖范围,能够揭示更大尺度的地质结构。两者的结合不仅提高了砂砾岩识别的准确性,还增强了对沉积体系和储层分布的预测能力。
在实际应用中,该研究方法已被用于玛湖北斜坡地区的油气勘探工作。通过测井和地震的联合解释,研究人员成功识别出多个潜在的砂砾岩储层,为后续的钻探作业提供了重要参考。同时,该方法也为其他类似地质条件下的砂砾岩识别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论文的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砂砾岩成因分类的理论体系,也为油气地质勘探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随着勘探技术的不断发展,测井与地震资料的融合将成为未来油气资源勘探的重要方向。本文的研究为这一领域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