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新常态下“海绵城市”规划--解读南宁市海绵城市示范区规划方案》是一篇探讨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如何通过科学规划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学术论文。该文从“海绵城市”的概念出发,结合南宁市的实际发展情况,深入分析了南宁市海绵城市示范区的规划方案,旨在为其他城市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文章首先对“海绵城市”的概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海绵城市是指通过自然和人工手段,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它强调的是雨水的收集、渗透、蓄存和利用,从而有效缓解城市内涝、改善水生态环境、提升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这种理念的提出,是基于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诸多水问题,如城市内涝频发、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等。
接着,文章分析了南宁作为中国西南地区重要城市,其面临的水环境问题。南宁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但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绿地面积减少,地表硬化率上升,导致雨水排放系统压力增大,城市内涝现象频繁发生。此外,部分区域水体污染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南宁亟需通过科学规划,构建生态友好型的城市水系统。
在介绍南宁市海绵城市示范区规划方案时,文章详细描述了示范区的选址、功能定位以及主要建设内容。示范区位于南宁市青秀区,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是南宁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区域。规划方案中,采用了多种“海绵”措施,包括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生态湿地、调蓄池等,以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渗透和净化。
同时,规划方案还注重与城市基础设施的有机结合,如将海绵设施融入道路、公园、居住区等公共空间,形成多层次的雨水管理系统。此外,方案还引入了智慧水务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提高雨水管理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文章进一步指出,南宁市海绵城市示范区的建设不仅有助于解决当前的水问题,也为未来城市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打造绿色、低碳、生态的城市环境,南宁有望成为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的典范。同时,示范区的成功经验可以推广到其他城市,推动全国范围内海绵城市建设的深入开展。
最后,文章总结了南宁海绵城市示范区规划方案的意义,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作者认为,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公众等多方参与,共同推动城市水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未来的研究应更加关注海绵城市与智慧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度融合,探索更高效、更智能的城市水管理模式。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