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燃煤电厂协同白色烟羽治理的余热回收方式选择》是一篇关于燃煤电厂在治理白色烟羽过程中如何有效利用余热的研究论文。该论文针对当前燃煤电厂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白色烟羽问题,提出了协同治理的技术思路,并重点探讨了余热回收的方式选择。文章旨在为燃煤电厂提供一种既能减少白色烟羽排放,又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解决方案。
白色烟羽是指燃煤电厂排放的烟气在经过脱硫、脱硝等处理后,由于烟气中水蒸气含量较高,在环境温度较低时形成的一种可见烟雾现象。这种现象不仅影响环境美观,还可能对周边居民的健康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如何有效治理白色烟羽成为当前环保领域的研究热点。
论文指出,传统的白色烟羽治理方法主要包括喷淋降温、加热再升温以及冷凝除湿等方式。这些方法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白色烟羽的出现,但往往存在能耗高、运行成本大等问题。尤其是在冬季,烟气温度较低,白色烟羽现象更加明显,治理难度进一步加大。
在此背景下,论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即通过余热回收技术实现白色烟羽的协同治理。余热回收是指在燃煤电厂运行过程中,将原本被排放掉的高温烟气中的余热进行回收并加以利用,从而提高整体能源利用效率。这种方法不仅可以降低污染物排放,还能减少能源浪费,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论文详细分析了多种余热回收方式的适用性,并结合不同燃煤电厂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比较。例如,对于采用湿法脱硫的电厂,可以考虑使用烟气再热器或换热器来回收余热;而对于采用干法脱硫的电厂,则可以选择其他更适合的余热回收设备。此外,论文还讨论了余热回收与白色烟羽治理之间的协同效应,认为合理的余热回收系统可以有效降低烟气湿度,从而减少白色烟羽的产生。
在技术实施方面,论文强调了系统设计的重要性。余热回收系统的合理设计不仅关系到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还直接影响到白色烟羽治理的效果。例如,烟气再热器的设计需要考虑烟气流速、温度分布等因素,以确保热量的有效传递。同时,系统运行过程中还需要进行实时监控和调节,以应对不同工况下的变化。
论文还探讨了余热回收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挑战和对策。例如,余热回收设备的选型需要综合考虑投资成本、运行维护费用以及系统稳定性等因素。此外,由于燃煤电厂的烟气成分复杂,余热回收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结垢、腐蚀等问题,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为了验证所提出的余热回收方式的有效性,论文通过案例分析和模拟计算对不同方案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采用余热回收技术不仅可以显著降低白色烟羽的出现频率,还能提高电厂的整体能源利用效率。特别是在低温环境下,余热回收对白色烟羽的抑制效果更为明显。
总之,《燃煤电厂协同白色烟羽治理的余热回收方式选择》这篇论文为燃煤电厂提供了科学、可行的余热回收方案,有助于推动电力行业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通过合理选择余热回收方式,燃煤电厂可以在满足环保要求的同时,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贡献。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