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溪洛渡高拱坝河床坝基地质缺陷及工程处理》是一篇关于中国大型水电站建设中地质问题及其处理措施的学术论文。该文针对溪洛渡水电站这一世界级巨型水利工程,深入探讨了河床坝基区域存在的地质缺陷,并提出了相应的工程处理方案。文章对于理解复杂地质条件下大坝建设的挑战与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溪洛渡水电站位于中国四川省和云南省交界处的金沙江上,是金沙江下游四个梯级电站中的第二个,也是目前世界上已建和在建的特高拱坝之一。其坝高约305米,属于典型的高拱坝结构。由于该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存在多种地质缺陷,如断层、裂隙、软弱夹层等,这些缺陷对坝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构成了潜在威胁。因此,如何识别并处理这些地质缺陷成为工程建设的关键。
论文首先介绍了溪洛渡水电站的地理位置、工程规模以及坝址区的地质概况。通过对坝基区域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和岩土测试,研究团队发现了多个影响坝基稳定的地质缺陷。例如,坝基区域内存在多条断裂带,部分区域的岩体完整性较差,且局部地段存在软弱夹层,这些都可能引发滑动或沉降等问题。
针对上述地质缺陷,论文详细分析了每种缺陷的成因、分布特征及其对坝体的影响。例如,断裂带的存在可能导致坝基不同部位的应力分布不均,从而增加坝体开裂的风险;而软弱夹层则可能降低坝基的整体承载能力,影响大坝的长期稳定性。此外,论文还讨论了地下水活动对坝基稳定性的影响,指出地下水位的变化可能会加剧岩体的风化和破坏。
在工程处理方面,论文提出了多种技术措施来应对这些地质缺陷。首先,通过加强地质勘察和监测,提高对坝基地质条件的认识,为后续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其次,采用灌浆加固技术对断层和裂隙进行处理,以增强岩体的整体性和抗渗性。同时,对于软弱夹层,论文建议采用深层搅拌桩或预应力锚索等方法进行加固,以提高坝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此外,论文还强调了信息化管理在大坝建设中的重要性。通过建立完善的地质数据库和实时监测系统,可以及时掌握坝基的动态变化情况,为工程决策提供数据支持。这种现代化的管理方式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也有效降低了工程风险。
最后,论文总结了溪洛渡水电站坝基地质缺陷的处理经验,并指出了未来类似工程在地质勘察、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作者认为,在复杂地质条件下进行高坝建设,必须充分考虑地质因素的影响,采取科学合理的处理措施,才能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总体而言,《溪洛渡高拱坝河床坝基地质缺陷及工程处理》是一篇内容详实、分析深入的学术论文,不仅为溪洛渡水电站的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为今后类似工程的地质处理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