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构造裂隙型带状热储地热及其勘查靶区预测》是一篇关于浙江省地热资源研究的重要论文,旨在探讨该地区构造裂隙型带状热储的分布特征、形成机制以及勘查靶区的预测方法。论文通过对浙江省地质构造、地热条件和水文地质特征的综合分析,提出了针对构造裂隙型地热资源的勘查与开发策略。
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地质构造复杂,地热资源丰富,尤其是构造裂隙型地热资源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该论文首先对浙江省的区域地质背景进行了系统梳理,分析了不同地质时期形成的构造体系及其对地热资源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浙江省主要受新华夏构造体系控制,断裂带发育,为地热流体的运移和富集提供了良好的通道。
在构造裂隙型热储的形成机制方面,论文指出,构造裂隙是地热资源赋存的关键因素。这些裂隙不仅为地下水提供了渗透路径,还促进了地热流体的循环和热量的传递。此外,论文还讨论了地热流体的补给来源、运移路径及热储的封闭性等问题,强调了构造活动对热储结构的控制作用。
论文进一步结合遥感影像、地球物理勘探和地质调查数据,构建了浙江省构造裂隙型热储的三维模型,并利用GIS技术对地热资源分布进行了空间分析。通过建立热储参数与地质构造之间的关系模型,论文实现了对潜在热储区域的识别与评价。
在勘查靶区预测方面,论文提出了一套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靶区筛选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了构造特征、地温梯度、地下水流动、岩石热导率等因素,结合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数据,对可能的地热资源富集区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表明,浙江省多个区域具备良好的地热开发前景,特别是在断裂带附近和深部基岩区。
论文还对浙江省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指出现阶段地热资源主要用于温泉旅游、农业温室和工业供暖等领域。然而,由于缺乏系统的勘查和科学规划,部分地区的地热开发存在过度开采和资源浪费的问题。因此,论文建议加强地热资源的科学管理,推动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结论部分,论文总结了浙江省构造裂隙型带状热储的分布规律和勘查方法,强调了构造地质学在地热资源勘查中的重要性。同时,论文指出,未来应加强对深层地热资源的研究,探索更加高效的勘查技术和开发模式,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清洁能源的需求。
总体而言,《浙江构造裂隙型带状热储地热及其勘查靶区预测》是一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实际应用意义的论文,为浙江省乃至类似地质条件地区的地热资源勘查与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