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泉州针路簿中所见山东航线及地名--以惠安木帆船运输合作社所印《航海指南》为中心》是一篇研究中国东南沿海传统航海文献的学术论文。该文聚焦于《泉州针路簿》这一重要的民间航海资料,特别是其中涉及的山东航线及其相关地名,旨在揭示古代中国海上交通网络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论文以惠安木帆船运输合作社所印的《航海指南》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其内容与结构。该指南是20世纪中期由地方航运机构编纂的实用航海手册,记录了当时福建沿海至山东等地的航行路线、港口名称、潮汐规律以及航行注意事项等信息。这些内容不仅反映了当时的航海技术状况,也体现了地方社会对海洋活动的实际需求。
作者指出,《航海指南》中提到的山东航线,实际上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比其他历史文献,如《海道针经》和《顺风相送》,可以发现《航海指南》中的航线与早期航海图册存在一定的延续性,同时也体现出地域性的调整与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源于自然环境的变化、政治经济格局的调整以及航海技术的发展。
在研究方法上,该论文采用了文献分析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航海指南》的文本解读,结合对惠安地区渔民口述历史的访谈,作者试图还原出历史上山东航线的实际运行情况。同时,论文还探讨了这些航线对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例如促进了贸易往来、推动了文化交流以及加强了区域间的联系。
论文还特别关注了《航海指南》中所记载的地名问题。由于古代航海文献多为口传或手抄本,地名的书写往往存在差异,甚至出现讹误。作者通过比对现代地图和历史地理资料,尝试校正这些地名,并进一步分析其历史演变过程。这不仅有助于理解古代航海知识的传播方式,也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此外,论文还讨论了《航海指南》作为地方性航海资料的价值。相较于官方航海文献,《航海指南》更贴近实际航行需求,内容更加具体和实用。它不仅是航海者的重要工具书,也是研究地方社会经济史、海洋文化史的重要材料。通过对这类文献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航海活动的实际情况。
最后,论文强调了保护和传承此类传统航海文献的重要性。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许多传统航海知识逐渐被遗忘。而《航海指南》等文献的保存和研究,不仅有助于学术界深入了解古代航海文化,也有助于增强人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综上所述,《泉州针路簿中所见山东航线及地名--以惠安木帆船运输合作社所印《航海指南》为中心》是一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研究论文。它不仅丰富了对中国古代航海文献的认识,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