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质量控制的若干问题》是一篇关于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技术研究的重要论文。该论文围绕沥青路面在使用过程中因老化、疲劳等因素导致性能下降的问题,探讨了如何通过厂拌热再生技术对旧沥青混合料进行有效回收和再利用,从而提高道路材料的利用率,降低工程成本,并减少环境污染。
论文首先介绍了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厂拌热再生技术是将旧沥青混合料(RAP)经过破碎、筛分后,与新集料、沥青结合料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加热搅拌,形成新的沥青混合料。该技术不仅可以延长道路使用寿命,还能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在分析厂拌热再生技术优势的同时,论文也深入探讨了其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主要质量问题。例如,RAP中的老化沥青与新沥青之间的相容性问题,可能影响最终混合料的性能;RAP含量过高可能导致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和水稳定性等指标不达标;此外,再生过程中温度控制不当也可能导致沥青老化加剧,影响混合料的整体性能。
针对上述问题,论文提出了多项质量控制措施。首先,在原材料选择方面,应严格控制RAP的来源和质量,确保其含泥量、含水量以及沥青的老化程度符合要求。其次,在配合比设计阶段,应通过实验确定最佳的RAP掺配比例,并合理调整新沥青的种类和用量,以保证再生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此外,论文还强调了施工过程中的温度控制和搅拌均匀性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在合适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加热和搅拌,才能确保再生混合料的质量。
论文还讨论了厂拌热再生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例如,当RAP中含有较多细集料时,容易造成混合料的空隙率过大,影响其密实度和耐久性。对此,可以通过增加粗集料的比例或调整级配来改善。另外,若再生混合料的粘结力不足,可能会导致路面出现松散、车辙等问题,因此需要优化沥青的种类和用量,提高混合料的粘结性能。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论文指出,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交通荷载以及原有路面状况都会对厂拌热再生的效果产生影响。因此,在进行厂拌热再生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制定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方案。同时,论文还建议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测和监控,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再生混合料的各项性能指标达到规范要求。
最后,论文总结了厂拌热再生技术在提升沥青路面质量、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积极作用,并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应集中在新型再生剂的研发、智能温控系统的设计以及再生混合料性能预测模型的建立等方面。通过不断优化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厂拌热再生技术有望在更广泛的工程实践中得到推广和应用。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