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江山-绍兴构造带陈蔡岩群斜长角闪岩变质时代、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演化意义》是一篇关于中国东南部地质构造研究的重要论文。该文主要探讨了陈蔡岩群中斜长角闪岩的变质时代、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其在区域构造演化中的意义。文章通过详细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分析,揭示了该地区在晚古生代至中生代期间的构造演化过程。
陈蔡岩群位于中国东南部的江山-绍兴构造带,这一区域是华南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的关键地带。斜长角闪岩作为变质岩的一种,通常形成于中高级变质条件下,反映了深部地壳的热动力作用。本文通过对陈蔡岩群斜长角闪岩的矿物组成、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特征进行系统研究,获得了该岩石的变质时代信息。
在变质时代方面,研究者利用锆石U-Pb定年技术对斜长角闪岩中的锆石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这些岩石经历了两期主要的变质事件:第一期发生在约400百万年前(即晚三叠世),第二期则发生在约250百万年前(即早侏罗世)。这表明该地区的变质作用可能与板块碰撞、俯冲和造山作用密切相关。
地球化学特征方面,研究发现陈蔡岩群斜长角闪岩具有明显的大陆弧型特征,其稀土元素分布模式显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并且具有较高的La/Yb比值。同时,其微量元素特征也显示出类似岛弧玄武岩的特征,如Nb、Ta等高场强元素的相对亏损。这些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斜长角闪岩的源区可能与俯冲带相关的熔融作用有关。
此外,研究还发现斜长角闪岩中存在明显的变形构造,包括片理、褶皱和剪切带等。这些构造特征表明,该地区在变质过程中经历了强烈的构造运动,可能与区域性的挤压应力场有关。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可以推测这些构造活动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的俯冲作用有关。
在构造演化意义上,本文的研究成果为理解江山-绍兴构造带的演化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地质证据。研究表明,该地区的斜长角闪岩形成于板块碰撞和俯冲作用的背景下,其变质作用和构造变形反映了区域地壳的深部动力学过程。同时,该研究也为进一步探讨华南板块的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视角。
综上所述,《江山-绍兴构造带陈蔡岩群斜长角闪岩变质时代、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演化意义》是一篇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论文。它不仅揭示了陈蔡岩群斜长角闪岩的变质时代和地球化学特征,还深入探讨了该地区在区域构造演化中的重要意义。通过多学科的综合研究,该文为理解中国东南部地质构造演化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