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晚清徽州塾师的土地经营--以胡廷卿账簿为核心》是一篇探讨清代晚期徽州地区基层教育者与土地经济关系的学术论文。该文以胡廷卿的账簿为研究核心,通过对这一具体个案的深入分析,揭示了晚清时期徽州地区塾师阶层在土地经营中的角色及其对地方社会经济的影响。
胡廷卿是晚清时期徽州地区的一位普通塾师,其账簿详细记录了他在日常生活中涉及的经济活动,包括土地买卖、租佃、借贷等。这些账簿不仅是个人生活的记录,更是研究当时社会经济结构的重要一手资料。通过分析这些账簿,作者得以窥见当时徽州地区土地经营的实际运作方式,以及塾师作为地方知识阶层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
文章首先介绍了胡廷卿的生平背景,指出他虽为一名塾师,但并非完全脱离经济活动。相反,他积极参与土地经营,显示出其在家庭经济中承担的重要责任。这种现象反映了晚清时期徽州地区士人阶层的普遍状况,即他们不仅从事文化教育,还涉足农业生产和商业活动。
在土地经营方面,胡廷卿的账簿显示了其参与土地买卖和租赁的具体情况。他不仅购买土地用于自耕,还通过租佃方式获取收益。这种多样化的土地经营方式,既体现了当时土地市场的活跃程度,也反映出塾师阶层在经济上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此外,论文还探讨了胡廷卿与其他地方士绅之间的经济往来。通过分析账簿中的交易记录,可以看出胡廷卿与当地其他地主、商人及官僚之间存在复杂的经济联系。这些联系不仅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结构的变化。
论文还分析了胡廷卿账簿中反映的社会经济环境。晚清时期,由于战乱频仍、财政困难,土地制度和社会秩序面临诸多挑战。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胡廷卿依然能够通过有效的土地经营维持家庭生计,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经济状况。这表明,即使在动荡时期,地方士人阶层仍能通过自身的努力适应变化,保持一定的经济独立性。
通过对胡廷卿账簿的细致解读,本文进一步揭示了晚清徽州地区土地经营的复杂性。它不仅涉及个人的经济行为,还与地方社会结构、政治环境以及文化传统密切相关。胡廷卿的案例表明,塾师阶层并非单纯的教育工作者,而是兼具经济功能的社会成员。
文章最后指出,胡廷卿的账簿为研究晚清徽州社会经济提供了宝贵的实证材料。它不仅有助于理解个体层面的土地经营实践,也为探讨更广泛的社会变迁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该研究也为今后关于中国基层社会经济史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总之,《晚清徽州塾师的土地经营--以胡廷卿账簿为核心》一文通过对胡廷卿账簿的深入分析,展现了晚清时期徽州地区塾师阶层在土地经营中的实际表现及其对地方社会经济的影响。这一研究不仅丰富了我们对晚清社会经济结构的认识,也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证支持。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