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基于CiteSpace软件分析2017年度岩溶学研究热点》是一篇通过文献计量方法探讨岩溶学领域研究动态的学术论文。该论文旨在利用CiteSpace软件对2017年期间发表的岩溶学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分析,从而揭示当年的研究热点和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岩溶学是研究碳酸盐岩、石膏等可溶性岩石在水的作用下发生的溶解、侵蚀和沉积等过程的学科,其研究内容涉及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由于岩溶地貌广泛分布于全球多个地区,如中国西南部、东南亚、地中海沿岸等,因此岩溶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本文作者通过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2017年度的岩溶学相关文献进行数据采集,构建了包含关键词、作者、机构、国家、文献引用关系等信息的数据集。随后,利用CiteSpace软件对这些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生成了关键词共现网络、作者合作图谱、机构合作图谱以及国家间合作图谱等图表,从中提取出2017年度岩溶学研究的主要热点。
在关键词共现分析中,论文指出“喀斯特地貌”、“地下水系统”、“碳循环”、“生态脆弱性”、“石漠化”等词汇频繁出现,表明这些主题是当年岩溶学研究的重点方向。其中,“喀斯特地貌”作为岩溶学的核心概念,依然是研究的焦点;而“地下水系统”则反映了学者们对岩溶区水资源管理的关注;“碳循环”则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显示出岩溶学在环境科学中的重要地位;“生态脆弱性”和“石漠化”则体现了对岩溶区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视。
此外,论文还通过作者合作图谱分析了2017年岩溶学领域的国际合作情况。结果显示,中国、美国、德国、法国等国家的研究机构在该领域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并且存在较多的合作交流。同时,部分知名学者如张远海、李阳、周志芳等被多次提及,说明他们在岩溶学研究中具有较高的影响力。
在机构合作图谱中,可以看出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岩溶学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这些机构不仅发表了大量高质量的论文,还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家间的合作图谱进一步展示了岩溶学研究的国际化趋势。除了欧美国家之间的合作外,中国与澳大利亚、意大利、西班牙等国也建立了较为密切的科研合作关系。这种跨国家、跨地区的合作有助于推动岩溶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通过CiteSpace软件的分析,本文不仅揭示了2017年岩溶学研究的主要热点,还提供了关于研究趋势、合作网络和关键学者的信息,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论文的结论表明,岩溶学研究正在向多学科交叉、国际合作加强的方向发展,未来的研究应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管理和气候变化应对等方面。
总之,《基于CiteSpace软件分析2017年度岩溶学研究热点》是一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它通过现代文献计量工具对岩溶学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分析,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