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吴起地区C2、C3低对比度油层判识及有利区筛选》是一篇关于石油地质勘探领域的研究论文,主要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地区的C2和C3储层进行深入分析。该论文旨在解决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如何准确识别低对比度油层的问题,并通过科学方法筛选出具有开发潜力的有利区域。文章结合了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油藏工程等多学科知识,为吴起地区的油气勘探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吴起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的西部,是近年来油气勘探的重要区域之一。该地区的C2和C3储层由于岩性变化大、物性差异明显,导致常规测井资料难以准确识别油层,尤其是在低对比度的情况下,传统方法往往存在较大的误判风险。因此,如何提高对这些低对比度油层的识别精度,成为该地区油气勘探的关键问题。
本文首先介绍了吴起地区的地质背景,包括地层分布、构造特征以及沉积环境等。通过对区域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作者认为C2和C3储层主要发育于三角洲前缘相带,具有较好的储集性能。然而,由于受后期构造运动和成岩作用的影响,部分储层的物性较差,导致油水界面不明显,增加了识别难度。
在技术方法方面,论文采用了一系列先进的地球物理和地质分析手段,包括测井解释、地震属性分析、岩石物理建模以及油层分类方法等。其中,测井解释部分重点利用了自然伽马、电阻率、声波时差等测井曲线,结合岩心分析数据,建立了适用于该地区的油层识别标准。地震属性分析则通过提取振幅、频率、相位等参数,进一步识别潜在的含油区域。
此外,论文还引入了岩石物理建模方法,通过建立不同岩性与物性之间的关系模型,提高了对低对比度油层的识别能力。同时,作者还探讨了油层分类方法的应用,将油层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级别,并结合地质和地球物理信息,对各个级别的油层进行了详细的评价。
在有利区筛选方面,论文提出了基于多因素综合评价的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了储层厚度、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以及构造条件等因素,构建了一个多维评价体系。通过该体系,作者对吴起地区的C2和C3储层进行了分区评价,最终筛选出了多个具有较高开发价值的有利区。
研究成果表明,吴起地区的C2和C3储层虽然整体上属于低对比度油层,但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仍具有较好的开发潜力。通过合理的地质-地球物理联合解释方法,可以有效识别这些油层,并为后续的钻探和开发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本文的研究成果不仅为吴起地区的油气勘探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也为类似地质条件下的低对比度油层识别提供了参考。未来,随着勘探技术的不断进步,该地区有望成为鄂尔多斯盆地重要的油气生产基地之一。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