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镇域尺度下空心村协同治理策略与路径研究--以秦岭地区洛南县保安镇域为例》是一篇聚焦于中国农村空心化问题的学术论文。该文以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保安镇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在镇域尺度下如何通过协同治理的方式应对空心村现象,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实践意义的治理策略与路径。
空心村是指由于人口大量外流、村庄土地闲置、房屋废弃等现象导致的村落“空心化”问题。这一现象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普遍存在,尤其在中西部山区更为突出。空心村不仅造成土地资源浪费,还影响了乡村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因此,如何有效治理空心村成为当前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课题。
本文首先对保安镇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包括其地理位置、人口结构、经济状况以及近年来的人口流动情况。通过对保安镇的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作者发现该镇存在较为严重的空心化现象,部分自然村已经出现“人去屋空”的状态,土地利用率低下,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在分析保安镇空心村现状的基础上,论文进一步探讨了空心村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一是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导致村庄人口锐减;二是农业收益低,难以吸引年轻人返乡;三是城乡发展差距大,导致农村吸引力不足;四是政策支持不够,缺乏有效的引导机制。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加剧了保安镇空心村的发展。
针对这些问题,论文提出了空心村协同治理的策略与路径。首先,强调政府、村委会、村民以及社会组织之间的协同合作,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治理体系。其次,提出要结合地方特色,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农村经济活力,吸引人口回流。此外,论文还建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村庄的吸引力。
在具体实施路径方面,论文从规划、政策、管理等多个层面提出了建议。例如,在规划层面,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村庄发展规划,合理布局村庄功能分区,避免盲目扩张;在政策层面,应出台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鼓励返乡创业,推动农业现代化;在管理层面,应建立完善的村庄治理体系,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论文还特别强调了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的协调发展。保安镇地处秦岭腹地,生态环境脆弱,因此在推进空心村治理过程中,必须注重生态保护,防止因开发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同时,应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保安镇的深入研究,本文不仅为当地空心村治理提供了可行的方案,也为其他类似地区的农村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论文的研究方法结合了实地调查、数据分析和案例研究,具有较强的实证性和可操作性。
总之,《镇域尺度下空心村协同治理策略与路径研究--以秦岭地区洛南县保安镇域为例》是一篇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的学术论文。它不仅揭示了空心村治理的复杂性,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