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冀东太平村钼矿床隐伏花岗岩体锆石U-Pb定年、地球化学及其与成矿关系》是一篇关于中国华北地区重要钼矿床研究的学术论文。该论文聚焦于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境内的太平村钼矿床,重点探讨了其隐伏花岗岩体的形成时代、地球化学特征以及这些特征与钼矿化之间的关系。通过系统的地质调查、岩石学分析和年代学测试,该研究为理解该地区钼矿的成因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在研究方法上,论文采用了锆石U-Pb定年技术,这是目前确定岩浆岩形成年龄最精确的方法之一。通过对太平村钼矿床隐伏花岗岩体中的锆石进行LA-ICP-MS(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研究人员获得了该岩体的形成年龄数据。结果表明,该花岗岩体主要形成于中生代的侏罗纪晚期至白垩纪早期,这与区域内的构造热事件密切相关。这一发现对于厘清矿区的成矿时代具有重要意义。
在地球化学分析方面,论文对隐伏花岗岩体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进行了系统测试,并结合相关数据对其成因类型进行了分类。研究结果显示,该花岗岩体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明显的岛弧型地球化学特征,暗示其可能来源于受俯冲作用影响的地幔源区。此外,该岩体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显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且具有较高的Eu负异常,进一步支持其与地幔物质混染有关的成因假说。
论文还深入探讨了隐伏花岗岩体与钼矿化的空间分布关系和成因联系。通过对矿区不同矿体的矿物组成、矿化阶段及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发现钼矿化主要发生在花岗岩体侵入后的热液阶段。同时,研究认为,隐伏花岗岩体作为成矿物质的主要来源,其侵位过程中释放的富含挥发分的热液流体是导致钼矿化的重要因素。此外,区域构造背景,如断裂带的发育,也为成矿流体的运移和富集提供了有利条件。
该论文的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揭示太平村钼矿床的成矿机制,也为类似矿床的勘探和开发提供了理论指导。通过对隐伏花岗岩体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成矿时间、成因类型以及矿化潜力,从而提高找矿效率。此外,研究还表明,隐伏岩体的存在可能对矿化具有指示作用,因此在后续的地质调查中应重点关注此类岩体的空间分布和演化历史。
总体而言,《冀东太平村钼矿床隐伏花岗岩体锆石U-Pb定年、地球化学及其与成矿关系》是一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实际应用意义的论文。它不仅丰富了我国东部地区钼矿成因的研究内容,也为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未来,随着更多先进技术的应用和研究的深入,相信对该地区乃至全国类似矿床的认识将更加全面和精准。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