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信宜蛇纹石质玉石(信宜南玉)的形成及其对华南陆内造山作用的响应》是一篇探讨中国南方地区蛇纹石质玉石形成机制及其与区域地质构造关系的重要论文。该论文通过对信宜地区蛇纹石质玉石的矿物组成、结构特征以及地质背景的深入研究,揭示了其在华南陆内造山作用中的演化过程,为理解区域成矿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
信宜蛇纹石质玉石,又称“信宜南玉”,主要产于广东省信宜市一带,属于蛇纹石质玉石的一种。这类玉石以其独特的颜色、细腻的质地和良好的加工性能而闻名,在中国玉石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关于其具体的形成机制和地质背景,长期以来存在诸多未解之谜。本文正是针对这一问题展开系统研究。
论文首先介绍了信宜南玉的矿物组成和物理性质。研究表明,信宜南玉主要由蛇纹石矿物构成,同时还含有少量的橄榄石、滑石和碳酸盐矿物。这些矿物的存在表明,信宜南玉的形成与超基性岩或基性岩的蛇纹石化密切相关。蛇纹石化是地幔物质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发生交代变质作用的结果,通常与板块俯冲、碰撞造山等构造活动有关。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信宜南玉的形成与华南地区的陆内造山作用密切相关。华南地区自古以来经历了多次重要的构造运动,包括古生代的加里东运动、印支运动以及中生代的燕山运动等。这些构造事件不仅塑造了华南的地貌格局,也对区域内的成矿作用产生了深远影响。论文指出,信宜南玉的形成可能与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期间的陆内造山活动有关,特别是在华南褶皱系内部的构造变形过程中,发生了大规模的蛇纹石化作用。
在分析信宜南玉的形成过程时,论文还探讨了其与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关系。研究表明,信宜地区在陆内造山过程中经历了复杂的构造变形,包括挤压、剪切和拉伸等多种应力作用。这些构造应力不仅控制了蛇纹石化作用的发生位置,也影响了玉石的分布和矿化特征。此外,构造活动还促进了流体的运移和矿质的沉淀,为蛇纹石质玉石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论文还通过同位素年代学方法对信宜南玉的形成时代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信宜南玉的形成时间大致集中在150-180百万年前,这与华南地区陆内造山作用的高峰期相吻合。这一发现进一步支持了信宜南玉的形成与区域构造活动之间的联系。
此外,论文还讨论了信宜南玉的成因模式及其与其他蛇纹石质玉石的区别。相比其他地区的蛇纹石质玉石,信宜南玉具有更加复杂的矿物组合和更强烈的构造变形特征。这种差异可能反映了不同构造背景下蛇纹石化作用的多样性,也为研究区域成矿作用提供了重要的对比资料。
综上所述,《信宜蛇纹石质玉石(信宜南玉)的形成及其对华南陆内造山作用的响应》是一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研究论文。它不仅揭示了信宜南玉的形成机制,还深入探讨了其与华南陆内造山作用之间的关系,为理解华南地区的地质演化和成矿作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依据。同时,该研究对于指导玉石资源的勘探与开发也具有重要意义。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