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国包装印刷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体系概述》是一篇探讨中国包装印刷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控制政策与标准的学术论文。该论文旨在系统梳理和分析当前中国在包装印刷行业中针对VOCs排放所建立的标准体系,为行业绿色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包装印刷行业作为重要的制造业部门,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VOCs不仅会导致臭氧污染、光化学烟雾等大气环境问题,还可能对人体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造成危害。因此,制定并实施严格的VOCs排放标准成为推动包装印刷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
本文首先回顾了中国VOCs排放标准的发展历程,指出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家逐步加强了对工业排放的监管力度,并在“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等规划中不断强化对重点行业的污染治理要求。特别是在“十四五”期间,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VOCs排放的管控力度,明确了重点行业和区域的治理目标。
在包装印刷行业方面,论文详细介绍了现行的排放标准体系,包括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以及行业标准等多个层级。其中,国家标准如《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和《印刷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GB 37822-2019)是行业治理的基础依据。这些标准对不同工艺和设备的VOCs排放限值进行了明确规定,为企业的环保改造提供了明确的技术路径。
此外,论文还分析了地方标准的差异性和补充作用。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环境承载能力不同,许多省份制定了更具针对性的地方排放标准。例如,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均出台了更为严格的地方标准,以应对本地的环境压力和空气质量改善需求。
同时,论文指出,行业标准在包装印刷行业的VOCs治理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些行业协会和大型企业集团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内部排放标准,推动了技术升级和绿色生产。
文章还探讨了当前标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一方面,部分标准的执行力度不足,导致企业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偷排、漏排现象;另一方面,标准之间的协调性不够,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标准存在差异,影响了统一治理的效果。此外,随着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现有标准在适应性和前瞻性方面也面临一定挑战。
针对上述问题,论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首先,应加强对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提升执法力度,确保标准的有效落实。其次,应推动标准的统一化和规范化,减少地区间标准差异,提高治理效率。最后,应加强技术研发和标准更新,使排放标准能够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
总体而言,《中国包装印刷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体系概述》是一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论文,它不仅系统梳理了我国包装印刷行业VOCs排放标准的发展现状,还深入分析了标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进方向。对于政府管理部门、科研机构以及包装印刷企业而言,该论文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