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超低排放改造后空预器堵塞原因分析及控制策略》是一篇探讨在燃煤电厂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后,空气预热器(简称空预器)出现堵塞问题的学术论文。该论文针对当前火电行业普遍存在的空预器运行问题,深入分析了超低排放改造后导致空预器堵塞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策略,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燃煤电厂必须进行超低排放改造,以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污染物的排放。然而,在这一过程中,部分电厂出现了空预器堵塞的问题,严重影响了锅炉的正常运行效率和设备寿命。论文指出,空预器堵塞的主要原因是超低排放改造后烟气成分发生变化,特别是脱硫系统产生的石膏浆液和除尘系统捕集的细颗粒物增加了烟气中的固态物质含量。
论文首先从空预器的工作原理出发,分析了其在不同工况下的运行状态。空预器作为锅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作用是利用锅炉排出的高温烟气来加热进入炉膛的空气,提高燃烧效率。但在超低排放改造后,由于脱硫工艺中使用的湿法脱硫技术会产生大量的石膏浆液,这些浆液在烟气中可能形成微小颗粒,随烟气进入空预器区域,造成空预器的换热面被堵塞。
此外,论文还提到,除尘系统在超低排放改造后采用高效除尘设备,如静电除尘器或布袋除尘器,虽然有效降低了烟气中的颗粒物浓度,但也使得烟气中细颗粒物的比例增加。这些细颗粒物容易附着在空预器的换热表面上,长期积累后形成堵塞现象。
为了应对空预器堵塞问题,论文提出了一系列控制策略。首先,建议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超低排放改造后的烟气特性,优化空预器的结构设计,例如增大换热面积、改善烟气流场分布,以降低堵塞风险。其次,论文强调了加强运行管理的重要性,包括定期清灰、调整吹灰频率和优化烟气温度分布,以防止积灰形成。
同时,论文还提出应加强对脱硫和除尘系统的运行监控,确保其稳定运行,避免因系统故障导致烟气中杂质含量异常升高。此外,建议引入先进的在线监测系统,实时掌握空预器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堵塞问题。
在实际应用方面,论文通过多个案例分析,验证了所提出的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例如,在某火电厂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后,通过优化空预器结构和加强运行管理,成功减少了空预器堵塞的发生率,提高了锅炉运行效率,降低了维护成本。
综上所述,《超低排放改造后空预器堵塞原因分析及控制策略》是一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论文。它不仅揭示了超低排放改造后空预器堵塞的原因,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为燃煤电厂在实现环保目标的同时保障设备稳定运行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