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查标准
  • 下载
  • 专题
  • 标签
  • 首页
  • 论文
  • 通信
  • 融合路径度量值和行重特性的Polar码SCL译码算法

    融合路径度量值和行重特性的Polar码SCL译码算法
    Polar码SCL译码算法路径度量值行重特性融合译码
    7 浏览2025-07-20 更新pdf1.07MB 共28页未评分
    加入收藏
    立即下载
  • 资源简介

    《融合路径度量值和行重特性的Polar码SCL译码算法》是一篇关于极化码(Polar Code)译码技术的学术论文。该论文针对当前极化码在实际通信系统中面临的译码性能与复杂度之间的矛盾,提出了一种改进的SCL(Successive Cancellation List)译码算法。通过引入路径度量值和行重特性,该算法在保持较低计算复杂度的同时,有效提升了译码性能。

    极化码作为一种具有逼近香农极限性能的信道编码方案,自2009年由Erdal Arikan提出以来,受到了广泛关注。其核心思想是通过信道极化现象,将原始信道转化为多个子信道,其中一部分信道趋于可靠,另一部分则趋于不可靠。在译码过程中,通常采用SC(Successive Cancellation)算法或其改进版本SCL算法进行解码。SC算法虽然实现简单,但存在误码率较高的问题;而SCL算法通过维护多个候选路径来提高译码性能,但其复杂度随着列表长度的增加而显著上升。

    本文提出的算法对传统的SCL译码算法进行了优化,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引入路径度量值作为决策依据,二是结合行重特性以提升译码效率。路径度量值反映了不同候选路径的可靠性,有助于在列表中优先保留更可能正确的路径。而行重特性则是指在极化码的生成矩阵中,每一行的权重分布情况。通过分析行重特性,可以进一步优化译码过程中的路径选择。

    在算法设计中,作者首先对传统SCL算法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其在处理某些特定信道时存在的不足。随后,提出了基于路径度量值的改进策略,通过动态调整路径权重,使得在有限的列表长度下能够更有效地筛选出最优路径。同时,结合行重特性,作者设计了相应的评估函数,用于衡量每个候选路径的可靠性。

    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多种信道条件下均表现出优于传统SCL算法的性能。特别是在高信噪比环境下,其误码率明显降低,同时计算复杂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此外,该算法还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能够在不同的编码参数设置下稳定运行。

    该论文的研究成果对于推动极化码在5G及未来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优化译码算法,不仅能够提高系统的传输效率,还能增强通信的可靠性。此外,该研究也为后续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总体来看,《融合路径度量值和行重特性的Polar码SCL译码算法》是一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技术实用性的论文。它在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的算法改进方案,为极化码的译码技术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 封面预览

    融合路径度量值和行重特性的Polar码SCL译码算法
  • 下载说明

    预览图若存在模糊、缺失、乱码、空白等现象,仅为图片呈现问题,不影响文档的下载及阅读体验。

    当文档总页数显著少于常规篇幅时,建议审慎下载。

    资源简介仅为单方陈述,其信息维度可能存在局限,供参考时需结合实际情况综合研判。

    如遇下载中断、文件损坏或链接失效,可提交错误报告,客服将予以及时处理。

  • 相关资源
    下一篇 融合车道线势场的模型预测车道保持方法

    5G新型编码技术的演进与应用

    基于Polar码的Niederreiter公钥密码体制

    基于高阶QAM和APSK的Polar码研究

资源简介
封面预览
下载说明
相关资源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2024-2025 WenDangJia.com 浙ICP备20241376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