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查标准
  • 下载
  • 专题
  • 标签
  • 首页
  • 论文
  • 交通
  • 蜂巢式锂离子电池模组热失控扩散的抑制

    蜂巢式锂离子电池模组热失控扩散的抑制
    蜂巢式电池模组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抑制热扩散控制电池安全技术
    11 浏览2025-07-20 更新pdf2.86MB 共20页未评分
    加入收藏
    立即下载
  • 资源简介

    《蜂巢式锂离子电池模组热失控扩散的抑制》是一篇关于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的研究论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优化电池模组结构设计来有效抑制热失控的扩散。随着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的快速发展,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尤其是热失控现象可能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如火灾或爆炸。因此,研究如何防止热失控的发生及其扩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该论文首先介绍了锂离子电池的基本工作原理以及热失控的形成机制。热失控通常是由内部短路、过充、外部高温等诱因引起的,导致电池内部温度迅速升高,进而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可能导致整个电池模组的失效。文章指出,传统的电池模组设计在面对热失控时往往缺乏有效的防护措施,容易导致热量迅速蔓延,造成更大的危害。

    针对这一问题,论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蜂巢式锂离子电池模组结构。这种结构借鉴了自然界中蜂巢的几何形状,采用六边形排列方式将单个电池单元紧密排列在一起,从而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并增强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同时,蜂巢式结构还具备良好的热传导性能,能够有效地分散和导出热量,减缓热失控的传播速度。

    在实验部分,论文通过模拟和实际测试验证了蜂巢式模组在热失控情况下的表现。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结构相比,蜂巢式模组在热失控发生后,其温度上升速度明显降低,且热量扩散范围较小,显著提升了电池系统的安全性。此外,研究还发现,蜂巢式结构中的隔板材料和冷却系统设计对热失控的抑制效果起到了关键作用。

    论文进一步分析了蜂巢式结构的优势,包括其高密度排列带来的能量密度提升、良好的热管理能力以及结构的可扩展性。这些特点使得蜂巢式模组不仅适用于电动汽车,还可以广泛应用于储能系统、无人机和其他需要高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的领域。同时,作者指出,蜂巢式结构的设计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以适应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在讨论部分,论文强调了热失控抑制技术的重要性,并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应集中在材料创新、智能监控系统开发以及多物理场耦合分析等方面。例如,开发具有更高耐热性能的电池材料,结合实时监测技术实现对热失控的早期预警,以及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优化模组结构设计,都是未来研究的重要课题。

    此外,论文还提到,尽管蜂巢式结构在热失控抑制方面表现出色,但其制造工艺和成本控制仍需进一步改进。目前,蜂巢式模组的生产过程较为复杂,需要精密的模具和先进的装配技术,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因此,未来的研究应重点关注如何降低制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以便更好地推广蜂巢式模组的应用。

    总体而言,《蜂巢式锂离子电池模组热失控扩散的抑制》为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引入蜂巢式结构,不仅提升了电池模组的热管理能力,也为未来的电池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蜂巢式模组有望在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做出贡献。

  • 封面预览

    蜂巢式锂离子电池模组热失控扩散的抑制
  • 下载说明

    预览图若存在模糊、缺失、乱码、空白等现象,仅为图片呈现问题,不影响文档的下载及阅读体验。

    当文档总页数显著少于常规篇幅时,建议审慎下载。

    资源简介仅为单方陈述,其信息维度可能存在局限,供参考时需结合实际情况综合研判。

    如遇下载中断、文件损坏或链接失效,可提交错误报告,客服将予以及时处理。

  • 相关资源
    下一篇 蛙人水下近程通信系统及发展展望

    蜘蛛网流道冷板冷却液对向流锂离子电池散热分析

    蜘蛛网流道扰流元设计及其对锂离子电池散热影响

    融合多维超声时频域特征的锂离子电池荷电状态估计

    融合自注意力机制与门控循环单元网络的宽工况锂离子电池SOC估计

    计算机技术在锂离子电池检测中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在锂离子电池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超低温锂离子电池性能的综合调控

    超声波滚焊在锂离子电池生产中的应用

    车用锂离子电池冷却技术研究进展

    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的表面凸点缺陷检测

    软包装锂离子电池表面划痕的检测方法

    软碳快充锂离子电池衰减机理研究

    过渡金属催化石墨化碳包覆LiFePO4正极材料

    退役锂离子电池锂资源回收工艺

    适应高电流倍率工况的锂离子电池等效电路模型

    遗忘因子递推最小二乘法辨识锂离子电池参数

    金属杂质对三元材料锂离子电池自放电的影响

    锂电池百篇论文点评(2023.10.1—2023.11.30)

    锂离子电池SOC评估方法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不同工况下充电效果对比及用户充电方法选择研究

资源简介
封面预览
下载说明
相关资源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2024-2025 WenDangJia.com 浙ICP备20241376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