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阜宁组二段页岩油赋存状态定量表征及控制因素》是一篇关于页岩油地质特征和赋存状态研究的学术论文。该论文聚焦于中国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地区,具体研究对象为阜宁组二段地层中的页岩油资源。通过系统分析和实验测试,论文旨在揭示该地区页岩油的赋存状态及其主要控制因素,为后续的页岩油勘探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苏北盆地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潜力。高邮凹陷作为该盆地的重要构造单元,其地质条件复杂,油气分布具有明显的非均质性。阜宁组二段是该区域的重要烃源岩层系,其中页岩油资源的勘探价值日益受到关注。然而,由于页岩油赋存状态复杂,受多种地质因素影响,如何准确评估其赋存特征成为研究的重点。
本文采用多种地质与地球物理方法,结合岩石学、矿物学、有机地球化学以及测井资料等多学科手段,对高邮凹陷阜宁组二段页岩油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的页岩油主要以游离态、吸附态和溶解态三种形式存在。其中,游离态油主要分布在裂缝和孔隙中,吸附态油则与有机质紧密结合,而溶解态油则在有机质内部或粘土矿物表面形成微小的油滴。
通过对不同岩样的实验分析,论文进一步探讨了页岩油赋存状态的主要控制因素。研究发现,有机质类型、成熟度、矿物组成、裂缝发育程度以及沉积环境等因素对页岩油的赋存状态具有显著影响。例如,有机质含量高、热演化程度适中的地层更有利于页岩油的生成和保存;而富含石英和碳酸盐矿物的地层则有助于提高页岩油的流动性,从而改善其可采性。
此外,论文还分析了页岩油赋存状态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显示,高邮凹陷阜宁组二段页岩油的赋存状态在空间上呈现出一定的分带性,主要受控于沉积相带和构造活动的影响。在湖盆中心区域,由于沉积物粒度细、有机质丰富,页岩油赋存状态较好;而在边缘地带,由于沉积环境变化较大,页岩油的赋存状态相对较差。
论文的研究成果不仅为高邮凹陷页岩油资源的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类似地质条件下的页岩油勘探提供了参考。通过定量表征页岩油的赋存状态,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其富集区,优化开发方案,提高勘探效率和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苏北盆地高邮凹陷阜宁组二段页岩油赋存状态定量表征及控制因素》是一篇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的论文。它通过多学科交叉研究,深入分析了页岩油的赋存状态及其控制因素,为页岩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