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考虑尾流效应和集电系统元件故障的风电场可靠性建模》是一篇关于风电场运行可靠性的研究论文。该论文针对当前风电场在实际运行中面临的复杂问题,提出了一个更加全面和精确的可靠性评估模型。传统的风电场可靠性分析往往忽略了尾流效应和集电系统中的元件故障对整体系统性能的影响,而这篇论文正是为了弥补这一不足。
尾流效应是风电场内部风电机组之间相互影响的一个重要现象。当上游的风电机组运行时,会使得下游机组的风速降低,从而影响其发电效率。这种效应不仅会影响单个机组的输出功率,还可能对整个风电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在建立风电场可靠性模型时,必须将尾流效应纳入考虑范围。
集电系统作为风电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将各个风电机组产生的电能汇集并输送到电网的任务。集电系统中的元件,如变压器、电缆、断路器等,一旦发生故障,可能会导致部分或全部风电机组停机,进而影响整个风电场的供电能力。因此,对集电系统元件故障进行建模和分析,对于提高风电场的整体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提出的模型结合了尾流效应和集电系统元件故障两个方面,构建了一个更为贴近实际的风电场可靠性评估框架。该模型首先通过计算各风电机组之间的尾流影响,确定其实际可用功率;然后基于集电系统的拓扑结构,分析不同元件故障对风电场运行的影响,并计算相应的可靠性指标。
在模型构建过程中,作者采用了概率方法和状态空间法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风电机组出力的概率分布进行建模,可以更准确地反映风能资源的不确定性;同时,利用状态空间法对集电系统的故障模式进行分析,能够有效识别关键故障点并评估其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
此外,论文还引入了多种可靠性评估指标,如系统失效率、平均无故障时间、可用率等,以全面衡量风电场的运行可靠性。这些指标不仅能够帮助研究人员了解风电场在不同工况下的表现,还能为风电场的设计和运行提供科学依据。
为了验证所提出模型的有效性,作者选取了一个典型的风电场案例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模型相比,新模型能够更准确地反映风电场在尾流效应和集电系统故障共同作用下的实际运行情况。特别是在高风速条件下,尾流效应的影响更加显著,而集电系统的故障则可能导致局部区域的供电中断。
论文的研究成果对于提升风电场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方面,它为风电场的规划和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有助于优化风电机组的布局和集电系统的配置;另一方面,它也为风电场的运维管理提供了参考,可以帮助运营方更好地预测和应对潜在的故障风险。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风电场在电力系统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如何确保风电场的稳定运行,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的可靠性建模方法,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手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总之,《考虑尾流效应和集电系统元件故障的风电场可靠性建模》这篇论文通过综合考虑尾流效应和集电系统故障,构建了一个更加全面的风电场可靠性评估模型。该模型不仅提高了风电场运行分析的准确性,也为风电场的规划、设计和运维提供了有力支持,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工程应用意义。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