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直驱风电场并网对火电机组次同步谐振影响》是一篇研究现代电力系统中新能源接入对传统火电机组稳定性影响的学术论文。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尤其是风力发电技术的广泛应用,直驱型风电机组因其高效率和低维护成本而成为风电场建设的重要选择。然而,直驱风电场的并网运行可能对电网中的其他设备,特别是火电机组产生不利影响,其中次同步谐振问题尤为突出。
次同步谐振(Subsynchronous Resonance, SSR)是指在电力系统中,由于某些元件的动态特性与系统固有频率发生耦合,导致系统出现低于工频的振荡现象。这种现象可能会引发发电机轴系的机械振动,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机组损坏或停机,从而威胁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传统的火电机组通常采用汽轮机驱动,其轴系具有一定的机械惯性,容易受到次同步谐振的影响。
该论文的研究背景源于近年来我国大规模风电基地的建设。随着风电装机容量的不断增加,尤其是在西北、东北等地区,风电场与火电厂之间的协同运行问题日益凸显。直驱风电场由于其独特的控制方式和电气特性,可能在并网过程中引入额外的动态响应,进而影响到火电机组的运行状态。因此,研究直驱风电场并网对火电机组次同步谐振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论文首先介绍了直驱风电场的基本结构和运行原理,包括永磁同步发电机(PMSG)和全功率变流器的工作机制。通过分析这些设备的电气特性,作者指出直驱风电场在并网时可能引入高频谐波分量,并且其控制系统可能对电网的阻抗特性产生影响。这种变化可能会改变系统中某些关键节点的阻抗频率特性,从而诱发次同步谐振。
随后,论文构建了一个包含直驱风电场和火电机组的仿真模型,用于分析不同运行条件下次同步谐振的发生情况。通过对比分析,作者发现直驱风电场的并网可能会显著增强系统中某些频率范围内的阻抗共振效应,特别是在火电机组的轴系固有频率附近。这表明,直驱风电场的接入可能加剧火电机组次同步谐振的风险。
为了验证这一结论,论文还进行了详细的仿真计算和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在特定的运行条件下,例如风电场输出功率较高、系统负荷较重时,次同步谐振的发生概率和幅值都会显著增加。此外,论文还探讨了不同的控制策略对次同步谐振的影响,提出了一些可能的抑制措施,如优化风电场的控制参数或引入附加阻尼装置。
论文最后总结了研究的主要发现,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作者认为,随着风电并网规模的不断扩大,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新能源接入对传统机组影响的研究,特别是在次同步谐振方面的建模和控制方法。同时,建议在规划和设计阶段充分考虑风电场与火电机组之间的协同运行特性,以提高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总体而言,《直驱风电场并网对火电机组次同步谐振影响》这篇论文为理解新能源接入对传统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对于推动清洁能源与传统能源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