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大规模风电参与系统调频研究综述》是一篇关于风力发电在电力系统调频中作用的研究论文。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尤其是风电技术的不断进步,风电在电力系统中的占比逐渐增加。然而,由于风电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等特点,其对电网频率稳定性的挑战也日益凸显。因此,如何让大规模风电有效参与系统调频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该论文首先回顾了传统电力系统调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一次调频、二次调频以及自动发电控制(AGC)等。这些方法通常依赖于火电、水电等可控电源的快速响应能力,以维持系统频率的稳定。然而,随着风电的接入比例不断提高,传统的调频方式已难以满足实际需求,亟需探索新的调频机制。
论文进一步分析了风电参与系统调频的技术路径和实现方式。一方面,通过改进风电机组的控制策略,如引入虚拟惯性控制、下垂控制等手段,使风电能够提供类似传统机组的频率响应特性。另一方面,利用储能系统与风电场结合,形成多能互补的调频资源,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此外,该论文还探讨了风电参与调频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例如,风电出力的不确定性使得调频效果难以预测,可能导致系统频率波动加剧。同时,风电参与调频需要协调多个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涉及调度中心、风电场、储能系统等多个环节,增加了管理的复杂性。
为了应对上述问题,论文提出了一系列优化方法和技术路线。其中包括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PC)的调频策略,通过实时数据采集和预测,实现风电调频的动态调整;采用分布式控制算法,提升风电场间的协同能力;以及构建多目标优化模型,平衡调频性能与经济性。
在实际应用方面,论文总结了国内外多个典型案例,展示了风电参与调频的实际效果。例如,在中国部分地区,风电场已经实现了与电网调度中心的协同运行,通过灵活的控制策略,显著提升了系统频率的稳定性。同时,欧洲多个国家也在积极探索风电调频的可行性,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论文还指出,未来风电参与系统调频的研究方向应更加注重智能化和协同化。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可以借助这些技术提升风电调频的预测精度和响应速度。同时,建立更加开放和高效的调度机制,促进不同能源之间的深度融合,将是推动风电调频发展的关键。
总之,《大规模风电参与系统调频研究综述》全面梳理了风电参与调频的相关理论和技术,分析了其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该论文为风电在电力系统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对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