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查标准
  • 下载
  • 专题
  • 标签
  • 首页
  • 论文
  • 能源
  • 基于碳捕集系统半闭式S-CO2布雷顿循环性能分析

    基于碳捕集系统半闭式S-CO2布雷顿循环性能分析
    碳捕集系统S-CO2布雷顿循环热力学性能循环效率能量分析
    10 浏览2025-07-20 更新pdf6.86MB 共10页未评分
    加入收藏
    立即下载
  • 资源简介

    《基于碳捕集系统半闭式S-CO2布雷顿循环性能分析》是一篇探讨新型能源系统效率与环保技术结合的学术论文。该论文聚焦于超临界二氧化碳(S-CO2)布雷顿循环在碳捕集系统中的应用,旨在通过优化系统设计,提高能源转换效率并减少碳排放。随着全球对碳中和目标的关注日益增强,如何在保证能源供应的同时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成为研究热点,而S-CO2布雷顿循环因其高效、紧凑和适应性强的特点,被认为是未来清洁能源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

    该论文首先介绍了S-CO2布雷顿循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传统能源系统中的应用。S-CO2是一种在超临界状态下工作的流体,其密度接近液体,而粘度接近气体,这种独特的物理性质使得它在热力循环中表现出更高的效率。相较于传统的蒸汽循环,S-CO2循环具有更小的设备体积、更低的能量损失以及更高的热效率,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发电、余热回收和工业加热等领域。

    随后,论文重点分析了将S-CO2布雷顿循环与碳捕集系统相结合的可行性。碳捕集技术是目前减少碳排放的关键手段之一,主要包括燃烧后捕集、燃烧前捕集和富氧燃烧等方法。然而,传统碳捕集过程往往需要额外的能量输入,导致整体系统效率下降。为此,论文提出了一种半闭式S-CO2布雷顿循环方案,通过合理设计循环结构,实现碳捕集与能量回收的协同作用。

    在系统建模方面,论文采用热力学分析方法,构建了包含压缩机、换热器、涡轮机和碳捕集装置的完整模型。通过对各个组件的性能进行仿真计算,研究了不同工况下系统的效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半闭式S-CO2循环能够在保持较高热效率的同时,有效降低碳捕集过程中的能耗,从而提升整体系统的经济性和环境效益。

    此外,论文还探讨了不同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包括工作压力、温度、CO2浓度以及循环结构的变化等。通过对比实验,发现适当提高系统压力可以显著提升S-CO2的热力学性能,但同时也增加了设备的制造难度和成本。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权衡效率与经济性的关系。

    在碳捕集环节,论文提出了多种优化策略,例如采用高效的吸收剂、改进再生工艺以及利用余热回收技术。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碳捕集效率,同时降低运行成本。此外,研究还指出,结合先进的控制系统和智能算法,可以进一步优化整个系统的运行状态,使其在不同负荷条件下保持稳定高效的运行。

    论文的最后部分总结了研究成果,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作者认为,尽管半闭式S-CO2布雷顿循环在碳捕集系统中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但仍需进一步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如材料耐高温高压能力、系统稳定性以及大规模应用的经济性等。此外,还需加强与其他清洁能源技术的融合,推动形成更加清洁、高效的能源体系。

    总体而言,《基于碳捕集系统半闭式S-CO2布雷顿循环性能分析》为新能源系统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通过深入研究S-CO2循环与碳捕集技术的结合方式,该论文不仅拓展了传统能源系统的应用边界,也为实现低碳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 封面预览

    基于碳捕集系统半闭式S-CO2布雷顿循环性能分析
  • 下载说明

    预览图若存在模糊、缺失、乱码、空白等现象,仅为图片呈现问题,不影响文档的下载及阅读体验。

    当文档总页数显著少于常规篇幅时,建议审慎下载。

    资源简介仅为单方陈述,其信息维度可能存在局限,供参考时需结合实际情况综合研判。

    如遇下载中断、文件损坏或链接失效,可提交错误报告,客服将予以及时处理。

  • 相关资源
    下一篇 基于碳化硅电源的双芯智能电能表的可靠性测试研究

    塑晶材料及其压卡效应研究发展与展望

    抽汽再热循环的热力性能分析

    燃煤电站碳捕集系统的分布式预测控制研究

    环氧化桐油酸甲酯增韧环氧树脂的制备及性能

    具有特殊曲率的弹性仿生发射机构的能量分析

    基于CFD的汽水分离再热器分析计算研究

    基于主振能量分析的三分量地震数据P、S波场分离方法

    基于统计能量分析的轿车气动噪声预测

    基于统计能量分析的飞行器高频疲劳寿命预报

    工业余热卡琳娜循环发电技术研究

    统计能量分析约束载荷数据处理技术

    聚(n-烷基甲基丙烯酸酯)类聚合物的多重玻璃化转变研究

    2D编织CVISiCfSiC复合材料热力学性能多尺度分析

    CO2跨临界水-水热泵系统实验研究

    NaOH预处理能源草本植物的醇烷联产性能及其物质能量流向研究

    R290制冷系统节流毛细管的设计及分析

    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压缩机性能测试实验教学平台设计

    从能量角度分析瓦斯含量法预测突出的科学性

    传质回热过程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分析

    发动机排气系统热动力学建模与仿真

资源简介
封面预览
下载说明
相关资源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2024-2025 WenDangJia.com 浙ICP备20241376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