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Sm3+掺杂LaOF荧光粉的制备及光学性能》是一篇关于新型荧光材料研究的学术论文,主要探讨了通过掺杂Sm3+离子来改善LaOF(氟氧化镧)荧光粉的发光性能。该研究对于发展高效、稳定的荧光材料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LED照明、显示技术以及生物成像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LaOF是一种常见的稀土氟氧化物材料,因其优异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而受到关注。然而,纯LaOF在可见光区域的发光性能较弱,限制了其实际应用。为了提升其发光性能,研究人员尝试引入稀土离子进行掺杂,其中Sm3+离子因其独特的电子结构和较强的发光能力,成为理想的掺杂元素。
在本论文中,作者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了不同Sm3+掺杂浓度的LaOF荧光粉。具体来说,将La2O3和Sm2O3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并在高温下进行煅烧,从而获得目标产物。实验过程中,控制煅烧温度、时间以及原料配比是关键因素,直接影响到最终产物的晶体结构和发光性能。
通过X射线衍射(XRD)分析,研究者确认了所合成样品的晶体结构为单斜晶系,且未出现明显的杂质相,表明Sm3+成功地掺入到LaOF晶格中。同时,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显示,样品颗粒大小均匀,表面形貌良好,这有助于提高材料的发光效率。
在光学性能测试方面,论文重点分析了样品的激发和发射光谱。结果表明,当用紫外或蓝光激发时,Sm3+掺杂的LaOF荧光粉表现出强烈的红光发射,这是由于Sm3+离子的4G5/2→6H5/2跃迁引起的。此外,随着Sm3+掺杂浓度的增加,发光强度先增强后减弱,这可能是由于浓度淬灭效应导致的。
为了进一步优化发光性能,研究者还探讨了不同煅烧温度对荧光粉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当煅烧温度为1000℃时,样品的发光强度达到最大值。这表明适当的热处理可以促进Sm3+离子在晶格中的均匀分布,从而增强其发光能力。
论文还比较了不同Sm3+掺杂浓度下的发光寿命和量子产率。结果表明,在最佳掺杂浓度下,样品的发光寿命较长,量子产率较高,说明其具有良好的能量转换效率。这些特性使得Sm3+掺杂LaOF荧光粉在白光LED和激光显示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潜力。
此外,研究团队还评估了荧光粉的热稳定性。通过在高温环境下测试其发光性能,发现样品在300℃以下仍能保持较好的发光强度,表明其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这对于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高温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Sm3+掺杂LaOF荧光粉的制备及光学性能》这篇论文系统地研究了Sm3+掺杂对LaOF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揭示了其发光机制,并提供了优化材料性能的有效方法。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稀土荧光材料的研究内容,也为相关领域的技术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技术参考。
封面预览